当前位置:首页>真相 > 

生不逢时的末代装巡 德国 布吕歇尔 号大巡洋舰简史

生不逢时的末代装巡 德国 布吕歇尔 号大巡洋舰简史

生不逢时的末代装巡 德国 布吕歇尔 号大巡洋舰简史

本文核心词:历史,德国,海军,巡洋舰,装甲巡洋舰,大巡洋舰,布吕歇尔号

如果说,“无畏”号战列舰标志着无畏舰时代的开启,“无敌”号战列巡洋舰标志着战巡的兴起,那么对于德国的“布吕歇尔”号大巡洋舰来说,她出生的意义则一定是标志着装甲巡洋舰时代的结束和这个舰种的没落。“布吕歇尔”号可谓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型装甲巡洋舰,是世界上唯一一款采用“全重型火炮”理念设计的装甲巡洋舰,但是身为装甲巡洋舰却生于无畏舰与战列巡洋舰占据主导的时代,就意味着她注定没有机会来展现自己价值,一出生便已经落后于时代。

1.大巡洋舰E

说到德国海军的装甲巡洋舰,就不得不提“舰队法”。19世纪末,在热爱海军的德皇威廉二世的支持下,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出任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是德国海军进行大规模扩张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德国需要一支强大到足以重创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以便德国能够在外交谈判上获得更多筹码。而为了能够使德国海军在新造舰时可以避免同国会就预算问题扯皮,“舰队法”应运而生。“舰队法”相当于在法律层面确定了德国海军的最大规模,而在此法的框架下,国会也无权干预海军对具体舰型的建设。

意大利的“居塞佩·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可谓是德国大巡洋舰的“启蒙导师”,图为首舰加里波第号

德意志帝国的“舰队法”于1898年在国会通过,德国公海舰队的建设也由此开始。尽管在提尔皮茨的主导下,舰队建设的主力是战列舰,但是巡洋舰依旧是“必要的补充”。在“舰队法”规定的德国海军分类体系中,吨位低于5500吨的巡洋舰称为“小巡洋舰”,大于5500吨的则称为“大巡洋舰”。提尔皮茨本人对于“大巡洋舰”这种看上去性价比不如小巡洋舰、战斗力又不如主力舰的舰种并不十分感兴趣,但是意大利的“居塞佩·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改变了德国人的看法。这种装甲巡洋舰相比于德国巡洋舰拥有更强大的火力和更优秀的防护,而且甚至有外销——阿根廷购买了4艘这型战舰。在提尔皮茨的设想中,巡洋舰在舰队中的主要任务是侦察和驱赶敌方侦察舰队,但是如若敌方侦察舰队均是由“加里波第”这种装甲巡洋舰组成,德国侦察舰队将完全无力抗衡;更何况,由于“加里波第”级的外销,仅有小巡洋舰组成的德国海外舰队也受到威胁,无法紧靠他们来保证德国海外殖民地的安全。由此,德国人决定建设类似于“加里波第”级的新型“大巡洋舰”——即装甲巡洋舰。在1898年制订的第一条“舰队法”中,提尔皮茨决定加入9艘“大巡洋舰”,在1900年修订过的第二条“舰队法”中,大巡洋舰的数量增加为14条,其中8条为公海舰队所用,3条为海外舰队所用,3条为额外储备。1898年-1906年,德国先后开工了7艘“大巡洋舰”,建造代号分别为“大巡洋舰A”、“大巡洋舰B”、“威廉国王代舰”、“皇帝代舰”、“德意志代舰”、“大巡洋舰C”和“大巡洋舰D”,服役后的舰名则分别为“海因里希亲王”、“阿达尔贝特亲王”、“腓特烈·卡尔”、“罗恩”、“约克”、“格奈森瑙”和“沙恩霍斯特”。算上在“舰队法”通过前建造的“俾斯麦首爵”号一等巡洋舰/大巡洋舰,这8艘军舰便是在1906年以前——即战列巡洋舰问世之前——德国全部的装甲巡洋舰。

“大巡洋舰C”,即德国“格奈森瑙”号大巡洋舰,拥有相较于同时期装甲巡洋舰数量更多的大口径主炮,也是德国海军要求大巡洋舰“加入战列线”作战能力的体现

按照常理来说,德国装甲巡洋舰的故事应该止步于此了——毕竟,在1906年,“无敌”级战列巡洋舰已然开工。不过,20世纪初毕竟是个信息闭塞的时代,尽管德国人早已通过情报部门获知英国人将要在1906年开工一型新式“巡洋舰”,但却无从得知具体信息。遵照1900年“舰队法”,德国海军需要在1906年之前完成另外7艘大型巡洋舰的规划(大巡洋舰E-大巡洋舰K),因此德国人实际上在1905年初即开始对下一年度的财政拨款作计划。按照预想,德国海军应在1906年申请两艘战列舰和一艘大巡洋舰的预算,因此在1905年3月,在“大巡洋舰C”和“大巡洋舰D”的方案确定并获得财政拨款的情况下,德国海军部接到了高层下发的1906年大型巡洋舰的设计任务,即为“大巡洋舰E”。

2.飘忽不定的初期选型

1905年3月4日,德国海军建设部接到国务办公室的命令,他们需要在本月16日之前提交1906年大巡洋舰的初期草案,原因是提尔皮茨需要在3月18日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德国海军未来的建设规划。建设部很快便提出了两个草案,分别被命名为E1和E2。E1基本是大巡洋舰C(即“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巡洋舰,当然C本身是“格奈森瑙”)的复制品,只是增加了两门15cm口径副炮;E2方案为了贯彻提尔皮茨为德国大巡洋舰设定的“有加入战列线作战的能力”的要求而强化了主火力,设置了总共12门21cm主炮(C和E1为8门),而且取消了炮廓式主炮的设置,所有主炮位于双联装炮塔内,侧舷齐射火力则达到8门主炮(C和E1为6门)。不过由于时间较紧,海军部也没有提出新的技术指标要求,E1和E2方案的船体设计都是基本照搬大巡洋舰C的方案,包括舰型、装甲、动力系统和舱室布置都大体相同。

E1方案线图,与大巡洋舰C/D-“沙恩霍斯特”级相比没有太多不同

E2方案的线图,采用比较超前的主炮布置方案

尽管初案提交得很快,但是E1和E2方案都未能获得提尔皮茨和其他高层官员的青睐,原因是E1过于平庸——相比于吨位和火力都在显著增强的英国装甲巡洋舰,E1却与此前的方案没有太大区别——E2则过于超前,较为创新的设计可能会导致预算吃不消。收到高层意见反馈的建设部很快拿出了结合两个方案优点的新方案——E3,这个方案相比于E1增强了主炮火力,但是相比于E2则未采用超前的全部主炮位于炮塔内的设计。E3方案总共拥有10门21cm主炮,布置方式则类似于C,4门主炮位于一首一尾的两座双联装炮塔内,剩余6门则位于舰舯的6个炮廓内,单舷齐射火力为7门主炮。与此同时,E3方案还加强了装甲,水线装甲带厚度从150mm提升至180mm,炮塔座圈装甲厚度也从160mm提升至180mm。不过由于动力系统维持大巡洋舰C的水平,航速预计会有所下降。3月18日,E3方案作为最新成果被提尔皮茨展示给德皇,5月初,E3方案成功为“大巡洋舰E”争取到2400万帝国马克的建造预算。

E3方案线图,注意其位于舰舯部上部炮廓内的主炮

E3方案的展示比较成功,德皇命令海军部,在接下来的数月里尽可能改进其设计以做到最好。由于预算比预期(2300万马克)要高,再加上需要提交完整计划的时间是1905年底或1906年初,德国海军建设部也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改进并使用一些创新的技术。不久后,建设部即提交了新的方案——E5。E5方案的火力相比于E3有所削弱,回归了E1的水平,但是采用了E2方案上超前的全炮塔主炮布置——8门主炮位于2个双联装炮塔和4个单装炮塔内,6个炮塔呈六角形布置于。相比于炮廓式的主炮,使用单独炮塔会获得更好的射界和更好的俯仰角,更利于统一射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防护也会更好。由于彼时在世界海军界颇为流行的“全重型火炮”理论,德国同时期的战列舰方案也计划采用这种主炮塔布局。

E5方案线图,注意其舰舯部的单装主炮炮塔

德国海军内有人质疑,由于E3的纸面火力相比于E5更为强大,因此E3才是更符合提尔皮茨的“加入战列线作战”要求的方案,而E5则由于成本控制的原因无法维持E3水平的火力。但是E5方案的防护和射控优势则是显而易见的,E3和E5的支持方由此吵得不可开交。解铃还须系铃人——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的则是提尔皮茨本人。提尔皮茨指出,大型巡洋舰无论如何都是没有正面对抗战列舰的能力的,因此要求大型巡洋舰“加入战列线”这个要求的含义,并非是一开始就加入战列舰之间的战局,而是在本方战列舰消耗殆尽时,大型巡洋舰能够顶上并承担一定的战列舰职责,在平时这类二级主力舰的任务依旧是侦察并与地方巡洋舰交战。因此,提尔皮茨认为,与其片面追求主炮数量,大型巡洋舰的设计理念进步才是更为重要的。提尔皮茨的表态可谓宣布了E5方案支持者的胜利,不过建设部也在追求增强火力的可能性,他们提出可以将15cm副炮的口径增加至17cm,21cm主炮的口径可以增加至24cm的设想。

就在海军部尚未确定大巡洋舰E的方案时,正在访问意大利的德皇威廉二世在4月底给他们写了一封信。德皇在信中表示,他参观了意大利的“艾蕾娜女王”级战列舰,这型战列舰让他触动很大。“艾蕾娜女王”级吨位相当于德国的大巡洋舰C,但是无论防护还是火力都远在德国大巡洋舰之上,航速则相差不多(艾蕾娜女王级设计航速23节)。威廉二世认为,这型军舰表明。战列舰也可以拥有装甲巡洋舰级别的航速,而本国的装甲巡洋舰也应该考虑安装战列舰级别的火炮以成为一型“快速战列舰”,这样在面对敌国巡洋舰时将有着巨大的优势。他甚至提出建议,德国的新型大巡洋舰应该为一型标排13200吨、装备6~8门28cm主炮、航速22~23节、水线装甲带厚250mm的快速战列舰——这些数据几乎就是照搬意大利的“艾蕾娜女王”,只不过使用了“全重型火炮”理念而已。

意大利“艾蕾娜女王”级战列舰令德皇产生了一些新想法,图为三号舰“罗马”号

受到德皇来信的海军部并未有所动,原因则依旧是提尔皮茨。尽管提尔皮茨认同德皇的理念,但是由于他坚持德国船至少“看起来”不能比英国同期战舰先进,因此在没有明确情报表明英国拥有如此战舰的情况下,德国人也不应做超前部署,并且重新开始按照德皇的要求设计的话也会费时费力。基于此,国务院下令海军部继续E5方案的改进,选择方案为15cm副炮增加口径至17cm,主炮维持不变。建设部由此提出了更换副炮的E6~E8三个方案,由于副炮口径增加导致增重,这三个方案还提升了轮机出力。不过由于E6~E8方案的多项改进导致成本有些超出预算,海军部最终还是在6月7日选定了E5方案进入下一阶段设计工作,17cm副炮的改进方案就此被放弃。

3.E15与来自英国的新情报

尽管海军部选择了E5方案,但是其仍有多处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航速。由于在初案上采用了与“沙恩霍斯特”级相同的轮机系统,E5方案的航速不能达到23.5节的巡洋舰标准。由此,建设部计划给大巡洋舰E换用一个30000马力出力的新轮机系统。不过,德国人在这里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基尔运河(彼时叫威廉皇帝运河)。由于运河的闸门宽度限制,E5留下的改进余地并不多,包括新轮机的使用和新型主炮塔布置方案的应用,已经使得大巡洋舰E的尺寸逼近运河承受能力极限,而建设部提出的一系列诸如改进装甲防护、增加煤炭储存量、改善主炮仰角等改进措施则几乎没有空间实行。而与此同时,德国战列舰方案的吨位也是水涨船高,在1905年,海军部认为未来战列舰的吨位至少会在16000吨以上,而如今设计吨位13350吨的大巡洋舰E都会因为运河的限制而无所适从,战列舰则更不必说。基于日益增长的海军需求,德国国务院终于在1905年夏决定扩建基尔运河——相关预算在1906年通过,1907年正式动工。

由于基尔运河已经成为德国新造舰的最大限制,因此德国下决心在1907年开始扩建运河,图为正在霍尔特瑙闸门进行拓宽挖掘工作的挖掘船

由于运河不再是个阻碍,提尔皮茨认为本国的战列舰和大巡洋舰吨位都可以有大幅提高——前者可以达到17000~18000吨,后者则可以为14000~15000吨。突然多出来的吨位余裕令E5的改进空间豁然开朗,除去之前提出的一系列改善方案外,此前在E2方案上使用的6个双联炮塔的主炮布局方案也可以回归。1905年9月份之前,建设部就提交了E9~E11三个与E2主炮布局方案相同的方案,她们之间的区别是副炮数量有所不同,船体方面则沿用自E5。不过,这三个方案的预计造价也是水涨船高,运河扩建前预计的2400万马克也就此成为历史。1905年9月22日,德国海军部决定修改预算,大巡洋舰E的造价上限被设定为2750万帝国马克,设计方案则选择了E11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基础。

建造中的“布吕歇尔”号大巡洋舰,大部分舰体装甲带已经安装。“布吕歇尔”号拥有同型舰里最厚重的装甲防护

在德国海军部修改预算后不到一周内,德国国务卿鲍拉特·比尔克纳就向海军表示,自1905年3月18日那次展示会以来,德皇未有受到任何关于海军发展计划的报告。他希望海军可以在近期内在举行一次展示会,并希望同时能够在展示会上能够看到基于E11的大型巡洋舰E方案。建设部很快完成了展示用的E15方案的绘制,其不仅采用了E11的12门主炮配置,还根据E5的改进方案改进了装甲,包括将指挥塔的顶部装甲加厚为80mm(原为50mm)、炮塔顶部装甲加厚至60~80mm(原为30~40mm)、主装甲甲板加厚至50mm(原为35mm)。此外,根据日俄战争经验,水雷和鱼雷也对大型战舰产生了重大威胁,E15方案也增强了水下防护水平,增加了防雷纵壁,煤仓的容积也有所增加。

E15方案线图,回归了E2方案的主炮布局

1905年10月4日,E15方案被展示给德皇,也成为大巡洋舰E最后的模板——距离预定定案开工的日期已经不远,所有的改进都应基于E15进行。提尔皮茨考虑给E15安装更为强大的主炮火力——将21cm主炮更换为24cm,但是海军部则表示24cm主炮需要重新研制,由此可能导致大巡洋舰E的预计建成服役时间要比使用21cm主炮晚半年左右。而且,根据建设部的初步计算,使用12门24cm主炮的方案(E20~E23)成本无法控制,而使用6~8门24cm主炮(E17~E19)性价比并不比E15本身高。由此,德国海军放弃了给大巡洋舰E安装24cm主炮的想法。1906年5月7日,基于E15方案的最终改进版E16B提交至海军部,该方案相比于E15,使用新式的45倍径15cm副炮取代了原先的40倍径火炮,水线装甲带长度增加,舰艏装甲带则从80mm削减为60mm,舰体宽度也有所增加,轮机也换用新型帕森斯蒸汽轮机,航速预计可达24节。5月22日,经过一些细节小改动的E16B方案正式定案,准备下发合同至造船厂,相比于初期,改动后的E16B舰体宽度小幅提升至24.2米(原为24米),设计吨位提升至15700吨(原为15500吨),动力也从蒸汽轮机换为出力相同的蒸汽机——德国人认为自己在蒸汽轮机上的使用经验太少。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则是由4个烟囱变为了两个烟囱——海军部认为,这样可以降低烟囱中弹的概率,。同日,德皇威廉二世签署了建造令,预计大巡洋舰E将在6月21日于汉堡开工。

最终定案的E16B方案,放弃了原方案上使用的蒸汽轮机,烟囱数量也有所减少

在德皇签署建造令一周以后,5月31日,德国情报部门从伦敦获得了消息,英国开建的新式“巡洋舰”是装备305mm火炮的“无敌”级,这也是在1905年德国海军部接到设计命令以来,德国人第一次知道他们要面对的敌人的真面目。7月12日,德国情报部门再次获得确切消息,称英国的新式“无敌”级“装甲巡洋舰”是一型拥有装甲巡洋舰级别船体防护和航速、但是主炮为8门305mm火炮的军舰。这个确凿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击中了德国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在这种军舰面前,己方的15000吨级的“大巡洋舰E”毫无用武之地,一年前德皇关于“快速战列舰”的论述在此刻看来显得无比正确。不过,已经没有时间留给德国人懊恼和后悔了,海军部立刻提出可以按照E17~E23方案将大巡洋舰E换装24cm口径的主炮,同时希望加强该舰装甲以能够抵御“无敌”级的305mm主炮。不过,就像他们在数月前拒绝提尔皮茨关于增加主炮口径的提议一样,他们的提议这次也被提尔皮茨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由于新情报导致“大巡洋舰E”和同期战列舰的开工日期本就拖延,再拖下去会导致德国海军长时间没有新舰用;与此同时,他也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再完成一个新方案的详细设计和修改,E17~E23方案本身就是超预算的,更别提加强装甲后会达到一个什么水平。不得已,海军部只得在下一艘大巡洋舰——即“大巡洋舰F”上再采用德皇的“快速战列舰”思路,“大巡洋舰E”不做任何改动,以E16B的方案按部就班开始建造。这也就意味着,“大巡洋舰E”还未开始建造,就已经注定过时。

英国“无敌”级战列巡洋舰的出现令“布吕歇尔”尚未开建便已过时,图为首舰“无敌”号4.生不逢时的“布吕歇尔”

1907年2月,在拖延了半年多时间之后,“大巡洋舰E”终于在基尔的帝国造船厂铺下了第一块龙骨。1908年4月11日,“大巡洋舰E”下水,并获得了正式的命名——“布吕歇尔”。德国人明白,尽管“布吕歇尔”号拥有强于世界上任何一型装甲巡洋舰的战力,但是“布吕歇尔”作为一艘“超级装甲巡洋舰”则始终不是新型的战列巡洋舰的对手。然而,让这样一艘新锐的军舰停在港内显然也不是个办法,因此“布吕歇尔”号服役后,还是要完成其身为“大型巡洋舰”的职责,编入公海舰队第一侦察分舰队,与同队的“冯·德·坦恩”号、“毛奇”号和旗舰“塞德利茨”号一同担当舰队侦察任务——尽管三位同僚也均分类为“大巡洋舰”,但她们都是更为先进的“战列巡洋舰”。

正在下水的“大巡洋舰E”——“布吕歇尔”号

“布吕歇尔”号第一次作战行动为1914年9月3日,她和7艘前无畏舰及5艘轻巡洋舰编队进入波罗的海以打击俄国舰队。德国轻巡洋舰试图引诱俄国巡洋舰至“布吕歇尔”号的射程内,但是俄国人并不上当,“布吕歇尔”号失去了第一次,可能也是唯一一次展示实力的机会。随后,“布吕歇尔”离开波罗的海,开始加入第一侦察分舰队,在北海海域作战,此时舰队也多了一个新成员——“德弗林格”号大巡洋舰。1914年12月16日,“布吕歇尔”号随舰队参加了对英国港口城市斯卡伯勒、哈尔特普尔和惠特比的炮轰,“布吕歇尔”号被海岸炮击中6次,不过损伤十分轻微。随后,尽管英国组织了战列巡洋舰分队准备拦截德国人,但是却因为一系列的操作失误而导致双方并未交战。事后,尽管德国国内对舰队未能完成削弱英国皇家海军力量的任务而感到不满,但是对于“布吕歇尔”号来说,她可谓逃出一劫——如果面对英国战列巡洋舰,她恐怕毫无招架之力。

一战前的“布吕歇尔”号大巡洋舰

1915年1月,由于德国海军发现有一小股英国舰队在多格尔沙洲附近海域进行侦查,而近来被这小股英军搞得不厌其烦的德国人想要一举将其歼灭之。尽管公海舰队司令英格诺尔上将不愿将舰队主力置于危险境地,但是在参谋长埃克曼上将的压力下,英格诺尔还是决定派出第一侦察分舰队前去查看情况。1月23日,第一侦察分舰队在舰队指挥官希佩尔少将的指挥下离港前往多格尔沙洲海域。由于盟军靠着从“马格德堡”号上捞来的密码本而能够破译部分德军电报,因此英军一早就知道德国人要在这里有所行动。德军一离港,英军两个战斗巡洋舰分队就做好了战斗准备,也驶向了相同海域,准备埋伏德国人。

1915年1月,正在进行出击准备的“布吕歇尔”,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做作战准备

1月23日上午8时14分,德国轻巡洋舰“科尔贝格”号与英国轻巡洋舰“曙光女神”号相遇,双方展开交火,多格尔沙洲海战正式打响。希佩尔命令轻巡队集中火力消灭“曙光女神”号,但是此时他发现,在战场西北方向突然升起大量烟雾。结合此前,德国海军截获英国方面出动第二战列巡洋舰分队的无线电通信,希佩尔知道自己中了埋伏,而且敌人拥有数量优势,自己处在迎风位置也不利于抢占阵位。希佩尔立刻决定撤退,舰队转向向南,航速23节——这是彼时“布吕歇尔”号能够达到的最高航速。

正在前往多格尔沙洲的德国舰队,画面中最大的即为“布吕歇尔”号,身旁伴随的是数艘护航的驱逐舰

由于英国战列巡洋舰舰队的航速为27节左右,因此英国人很快追上了慢吞吞的德国舰队。“狮”、“虎”、“长公主”号三艘战列巡洋舰先后对处在德国舰队末尾的“布吕歇尔”号开火,德国人也随即开始还击,集中攻击目标为冲在最前面的“狮”号,“布吕歇尔”号也位列其中。“布吕歇尔”号的21cm炮弹甚至还命中“狮”号数弹,但是无法穿透其装甲。随着英军的炮火越来越猛烈,“布吕歇尔”号渐渐招架不住,面对各种大口径穿甲弹,“布吕歇尔”号毫无抵抗能力,逐渐失去了作战能力,航速也无法维持。希佩尔起初想要趁“布吕歇尔”号受到集火时绕到有利阵位,以阵位优势击退英国舰队,但是他的旗舰“塞德利茨”也已经受损,两个主炮塔无法使用,希佩尔因此决定抛弃已无挽救可能的“布吕歇尔”号以带回其他舰艇,三艘战巡与轻巡洋舰加速逃离战场。撤退时,德国舰队的集火领英军旗舰“狮”号重伤,因此英军的指令传达出现了一些问题,德国战巡加速脱离后无人前去追击,所有英国战舰开始准备终结残破的“布吕歇尔”号。在此期间,尚未完全丧失反击能力的“布吕歇尔”号还重创了试图靠近雷击的英国驱逐舰“流星”号。不过在英国人的围殴下,“布吕歇尔”号还是于13:13倾覆沉没。“布吕歇尔”号的命运也在福克兰海战后再一次证明,在“战列巡洋舰”诞生的那一刻起,“装甲巡洋舰”的时代就已经落下了帷幕。

倾覆沉没的“布吕歇尔”,这一刻也许在她出生前便已注定

好啦,以上就是生不逢时的末代装巡 德国 布吕歇尔 号大巡洋舰简史全部内容,都看到这里了还不收藏一下??搜索(历史,德国,海军,巡洋舰,装甲巡洋舰,大巡洋舰,布吕歇尔号)还能找到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