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 > 

囮物语 的一些个人向解读

囮物语 的一些个人向解读

囮物语 的一些个人向解读

本文核心词:物语系列,囮物语

千石抚子直到囮物语最后,都没能被拯救。

忍野爻说:人只能自救。

自己被自己欺骗,自己欺骗自己,看不清自己,如何自救?

忍野忍说抚子一直躲在可爱可怜的面具背后,是没有错的。长期刻意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以享受周围人的关心,抚子早就已经不敢承认自己想要做某件事了,因为主观想去达成某件事,就意味着自己主动放弃了受害者的身份。于是,每次想要做什么,都要创造出一个加害者以让自己在得到想要的东西的同时还能作为受害者来得到周围人的同情与关心。

抚子在被数次催促着完成本该属于老师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向来通过低头装可怜的抚子,第一次冲老师发火这一段,是抚子少有的真物。但是,就连这少有的真物都是靠着靠着臆想出的『蛇』才能有借口让自己表达出来,这也能看做是抚子自己想这么做的同时,又不想损失自己作为『受害者』的“福利”,于是故意借助“与蛇逐渐同化”为理由,把这个时候根本不存在的、臆想中的『蛇』,作为加害者,“正因为被『蛇』同化了,所以会这么做完全不是我的锅哦”,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想法。

再从故事的全局来看,自己的行动分明是为了得到阿良良木,是主观想要达成的愿望,却非要对自己演下一场戏以欺骗自己,让自己认为:[这些行为都是在『蛇』的半胁迫下为了赎罪而进行的,而得到阿良良木只不过是赎罪的副产品],其实,不论是蛇,还是『赎罪』,都不过是抚子为了达成愿望而创造出来的“加害者”,利用了自己屠杀蛇的罪恶感来让『赎罪』这个编造的借口变得合情合理,欺骗起自己来更是毫不露陷,最后为了达成愿望,又借不存在的『蛇』之口,说出:“只要你把符给我,我能作为神明实现你的愿望”,来让故事变得合情合理。没有『蛇』,没有怪异,亦没有神明,从一开始,便只是个普通的发圈。

这正是《囮物语》要阐述的矛盾:可怜与可爱会使人得到更多的关爱,但相应的,要维持这种可怜的状态,就只能让自己一直处在受害者的状态,不能拥有自己的愿望,如果为了自己的愿望去做某事,就不能获得额外的同情的关爱。但抚子既想要这份额外的同情性质的关爱,又有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望,她并没有从矛盾中选择其一,而是欺骗自己,通过创造『加害者』来使自己拥有『受害者』的身份,同时又通过臆想的『加害者』的加害行为,让自己“被迫”一步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欺骗自己的行为让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被自己欺骗了,无法看清自己,也就无法自救,所以从头到尾,抚子这个角色都是扭曲的。

以上就是囮物语 的一些个人向解读全部内容;搜索关键词(物语系列,囮物语)还能找到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