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 > 

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是什么关系?

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是什么关系?

在中国古代有非常多的文学家,他们的著作也是影响着我们现在的人,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的《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作者施耐庵和罗贯中似乎有说不清楚的故事和关系,一直以来两个人的真是关系也是令大家迷惑。

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是什么关系?

一部《水浒传》,百年来流传甚广,深入民间,可是您知道《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吗?是罗贯中还是施耐庵。可能很多人都会说:这问题问的,《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罗贯中是写《三国演义》的,上学时课本不就是这么写的吗?

但近年来,学界对《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施耐庵还是罗贯中产生了疑问。甚至《水浒传》故事的诞生地也被说成是罗贯中的家乡――山东东平,就连当地导游都已经公开向游客宣传,罗贯中才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只是化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自古争论:

《水浒传》作者是谁?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撰写于元末明初时期。从明代以来,对于《水浒传》的作者一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施耐庵作、罗贯中作和施罗合作。目前最受认可的说法是施耐庵作,在我国中小学教材中,《水浒传》的作者冠名一直为施耐庵。

在学术界当中,最受认可的则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著,即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另一种稍微不同的观点是,《水浒传》为施耐庵所写,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此说最早见于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现代新说:罗贯中化名施耐庵?

2006年8月,在山东举行的罗贯中与《三国》、《水浒》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500位专家又重新提出了罗贯中说。他们普遍认为,《水浒传》在明初是禁书,不可能实名出版,罗贯中本身就是山东东平人,而施耐庵在历史资料中却查不到踪迹。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很有可能托名出版。在明代早期版本中就有罗贯中单独署名,后期又发现施耐庵和罗贯中的联合署名。

施耐庵倒着写就是俺乃是,用山东口音说施耐庵,发音也是实乃俺,而根据当时许多作家撰书署名的习惯,施耐庵-罗贯中的潜台词很可能就是俺乃是罗贯中。在结合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写作特点后,专家们认为这两本巨著是罗贯中运用了不同的作品采集方式撰写而成的。

纪连海说:施耐庵和罗贯中为师徒关系

纪连海并不认同《水浒传》由罗贯中单独著书的说法,他更认同流传很广的施耐庵罗贯中为师徒关系之说。他说,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这一说法,出自明代淮安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和清代胡应麟《少室山房 笔丛》等书中。

王道生说: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胡应麟在谈起《水浒传》创作缘起时说施耐庵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也。罗贯中姓罗名本字贯中。尽管历史记载不多,但依然可以考证施耐庵、罗贯中同属元末明初,施耐庵年长二三十岁,二人曾先后参加张士诚起义。有《录鬼簿续编》介绍,罗贯中乐府隐语,极为清新,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水浒传》中诗词的掺入多为罗贯中所为,作为纂修者罗贯中又对《水浒传》进行了修改,这样与《三国演义》有部分情节相似也是正常现象。

罗贯中与施耐庵是同一个朝代的吗?

关于《水浒全传》的作者,有人说是施耐庵着,有人说是施耐庵、罗贯中合着;更有甚者,认为施耐庵根本就不存在。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意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马司迁、关汉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施耐庵(约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自20世纪20年代,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元贞二年(1296)施耐庵生于兴化一个船民家庭。从小家贫,却极勤奋用功,19岁考中秀才、28岁中举、29岁赴会试未果,投奔山东郓城刘本善,任郓城训导,其间考察过梁山。36岁时上京应试,终于天从人愿,得中辛未榜进士。朝廷派他到钱塘担任县尹,他发现做任何事情需得到元人批准,元人作威作福,自己处处掣肘,他与官场格格不入,又不愿昧心事权贵,做了两年县尹后愤然弃官。

元惠宗至正十三年(1353),贩卖私盐的张士诚起兵反元,其属下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于是,在卞元亨的邀请下,施耐庵成了张士诚的军师。张士诚从兴化一路打到苏州,后由于意见不合,施耐庵辞别张士诚,带着门人罗贯中继续四处游学。

一天,他路过书铺,看到不少手抄元人话本,其中有一本《张叔夜擒贼》,讲梁山泊宋江等人的故事。将话本买了回来,再三研读思考,他打算以此为线索,把其他有关梁山泊故事的话本内容加以糅合,进行一次再创造,写出一部《江湖豪客传》。他特地请画家按照宋末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临摹成三十六张人物画像,挂在他的屋里,时不时观照,以激发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