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 > 

于成龙为什么可以杀赫里

于成龙为什么可以杀赫里

于成龙为什么可以杀赫里

先说一下历史上是没有赫里这个人的,这是电视剧虚构出来的人物,为了引起冲突,表现于大人的刚正不阿。

我觉得编剧这样写有其深刻用意,首先赫里作为皇室宗亲,目无法度,为害一方。

康熙皇帝作为一代明君怎可能袖手旁观,可由于血缘关系实在不便于下手,这才认命于成龙做两江总督,打着去火耗之名义,实则以此为线索并借他之手出掉赫里。一来除掉这个祸患安定地方百姓,二来杀猴儆猴,三来自己不会得罪其他皇亲国戚。于成龙还同时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足以证明康熙帝的用意。老于,老周都是明白人,岂能不知皇帝的用意?所以表面上看是老于不顾个人安危公审赫里,大快人心,实际上老于也是为皇帝出去这块心病啊。老周也就并未在赫里的案子上阻拦老于,怕老于殃及自身啊。。。高明!!!为官难啊!!!!!!

但是实际上从一品汉总督是不可以斩从一品满洲驻防将军的,清朝律例规定满人犯罪是由满人来定罪行刑的,按理说于大人是无权斩杀的。所以此处只是编剧的一个历史性硬伤,没必要追究根源啦。

于成龙最后是几品官怎么死的?

家世出身

于成龙远祖于伯达、于建中、于仕贤在1341年(元至正元年),迁至石州(今吕梁市离石区)白霜里村,在这里度过了150多年的漫长岁月。于仕贤生于渊,于渊生于坦等四子。于坦,明景泰庚午科举人,甲戌科进士,累官至巡抚。

正德元年(1506年),其宗族一脉于素家族,迁居到石州北乡距城30公里的来堡村。于素生于恩等四子,于恩生于采等四子,于采生于时煌等四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于时煌原配田氏生次子于成龙。不久,田氏病逝,父亲继配李氏。于成龙和继母关系很融洽,家庭和睦。

科举失意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于成龙参加乡试,省城太原考场考官公然行贿受贿,徇私舞弊。于成龙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直抒胸臆。结果正榜无名,勉强考取了个副榜贡生。副榜贡生相当于备取生,不算中举,但可以直接参加会试。会试之后,于成龙以父亲年老为借口,辞去做官的机会,回到来堡村。

顺治四年(1647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于成龙到太原崇善寺开办的学校学习了4年,但顺治八年(1651年)的乡试中,于成龙又落榜了,这年他已经35岁了。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于成龙兄长于化龙病故,三子于廷元出生,全家生活的担子落在他的肩上。父亲于时煌年老多病,要人侍候汤药;继母李氏虽健,也已暮年。长子、次子上学,全家开支很大,家资因此受窘。于成龙为了养家糊口,供子上学,整日忙于家务,再无工夫参加科举考试了。

顺治十五年(1658年),父亲病故。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入国子监学习,结业后准备出仕。

初入仕途

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罗城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由于局势未稳,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到罗城时,这里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他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在困境中,同来的五名仆从不久或死或逃,而他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迈开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于成龙在罗城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在罗城为官三年之间,就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于成龙的突出治行受到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榜样。

主政合州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广西省唯一卓异,并升任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区)知州。

在合州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骤增,田地开辟。由于招民垦荒政绩显著,1669年(清康熙八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

黄州知府

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在黄州任同知四年,又任知府四年。由于在黄州府同知任上的突出政绩,于成龙又深为湖广巡抚张朝珍器重,再次被举卓异。

武昌平乱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于成龙再次举卓异后,被调主持武昌府政务,并将擢武昌知府。恰在这时,三藩之乱爆发了。在吴三桂凌厉的攻势下,贵州、湖南望风披靡。同时吴三桂派许多湖北籍部将,特封官札书回籍策反,制造暴乱。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麻城县发现伪札,知县即以通贼罪名大肆滥捕,搞得人人自危。接受了副将伪礼的该县曹家河人刘君孚父子乘机联络东山一带山寨发动暴乱。由于于成龙在当地很有影响,被请出来收拾局面。他以招抚为方针,查清事件原委后,发出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协从百姓归家,事态很快趋于缓和。随后,他又冒生命危险只身进入首先发难的刘君孚山寨中说服刘及300枪手(猎户)。10天之内,一场动乱顺利平息。八月,于成龙调任黄州知府,第二次暴乱又接踵而至。其时,潜入的奸细乘黄州府空虚,联络当地豪绅纷纷起事,高山大潮,烽火相望,声势与范围大大超过前次。面对险恶的形势,于成龙清醒地认识到黄州府的重要性,他力排众议,制订了决不放弃黄州、组织乡勇相机主动进剿的策略。调集各乡乡勇数千人在东山黄土坳一带,与数量上占优势的暴乱分子展开激战。在他的指挥下,尤其是他身先士卒,危急关头置生死于度外,使战斗获得全胜。当场擒获暴乱首领何士荣。后又乘胜平定了其余叛乱。二十余天内又取得平乱的胜利,受到湖广总督蔡毓荣的高度褒奖。

仕途平坦

康熙十八年(1678年),于成龙升湖广下江陆道道员,驻地湖北新州(今新洲县),在湖北期间,尽管地位和环境都有很大改善,但他仍保持了异于常人的艰苦生活作风。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龙升福建按察使。未逾两年,又出任为总制两江总督。(两江总督就是从一品官员)

溘然长逝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于成龙终于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终年六十八岁。

于成龙去世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市民痛哭,塑建雕像祭祀,谥号清瑞。

于成龙逝世后,南京男女老幼,商贩僧侣皆痛哭流涕,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

卒之日, 金陵人为之巷哭。相率香灯祭与寝。日几千百人,衙舍至不能容。远近闻之, 皆辍市, 如丧其亲。在出殡当日, 士民数万人步二十里外, 伏地哭, 江干江水声如不闻。公之得吏民之心, 江宁人谓数百年来无能如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