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真相 > 

浮华三国平话 曹操到底是什么出身

浮华三国平话 曹操到底是什么出身

浮华三国平话 曹操到底是什么出身

本文核心词:曹操,寒门

今天在写汉灵帝刘宏的专栏前,遇到了一个和我说曹操本家是夏侯的,

你硬给我曹老板整了个出身,小老弟,啥情况?

我懒得喷他,就整了篇专栏。多读读书总是好的,不要老是看小说。

咳咳~

以下正文:

其实呢,《三国志》本传中给曹操写的很清楚的: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最后六个字可以当注水猪肉)。

但是

曹参后代也分很多人,就和刘备天天吹自己中山靖王之后一样。曹参的直系,就是曹操的那些曹家亲戚们:曹仁、曹洪、曹纯。曹参的庶出后人,也就是曹操的另外一些曹家亲戚:曹真、曹休。

为什么说曹仁等人才是曹家直系呢?

判定是否为汉代世家嫡系传人的唯一依据,是该世家传人是否历代为官。

曹家诸人中,唯有曹仁一系有正常的官僚脉络,曹仁祖父曹褒,颍川太守,曹仁父亲曹炽,司马。

而曹操一系属于半路发家,父亲曹嵩继承了死去的曹腾的爵位。

认为曹嵩为夏侯氏所出的主要论据在于两点:

一点在于本传内提及曹嵩时所述未能审其生出本末。

这是曲笔,UP私认为,曹嵩可能为曹家旁系。在这种情况下,曹嵩非常有可能被史官加以曲笔。

这一观点可以被以下几条证据反驳:

其一,《三国志》的《诸葛亮传》,关于诸葛亮的养子诸葛乔,有如下记载: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适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年二十五,建兴(元)[六]年卒。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诸葛恪见诛于吴,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远复为瑾后。

这是三国时期世家大族承继的典型案例之一,诸葛乔两次过继,为了给诸葛瑾和诸葛亮家延续血脉。

其二,《三国志》的《朱然传》记载的朱然的故事,与曹操大致相仿但略有不同:

朱然字义封,治姊子也,本姓施氏。初治未有子,然年十三,乃启策乞以为嗣。......初,然为治行丧竟,乞复本姓,权不许,绩以五凤中表还为施氏,建衡二年卒。

施氏在三国时期并不算大族,在吴国也不算权贵,朱然和他儿子施绩多次上书吴主请求恢复本姓,由此可见,在东汉三国时期,对于本姓的观念还是相当保守的,毕竟没事谁愿意多个爹。

第二是出自裴松之注引的《曹瞒传》和《魏晋世语》记载的: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其实这个论据漏洞百出,先不说夏侯氏到底指人还是指夏侯氏家族,范围就有很大的曲解空间。

另外《曹瞒传》和《魏晋世语》这两本书本身就有很大问题,

曹瞒传是吴人写的,不黑着写曹操孙权是没有正统皇帝继承权的,毕竟孙权是自封的皇帝,大可把这本书看成是三国时期的同人小说。《魏晋世语》的作者郭颁,其人并不出名,只说其曾为令史,出为官长,说实话只在裴松之注中出现的该书倒是更符合裴松之把一些歪书放进注释的做法。

更重要的反驳论据,在于比较可信的《三国志》的曹操本传裴松之注引的司马彪所著《续汉书》:

太和三年,追尊腾曰高皇帝。

太和是魏明帝曹叡的年号,太和三年曹魏太庙建成,若曹叡愿意,且曹操一系出自夏侯氏,此时的曹叡完全有能力将姓氏变更回夏侯,但曹叡并未这样做,显然对于自己本家出自曹家还是比较认同的。作为历史上一位比较出名的任性天才龙阳皇帝,曹叡显然有这个胆子和资本来干这种事情。

那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曹操是曹家旁系?

第一个重复的论据是魏明帝曹叡在立庙的时候只立了高太武文四位皇帝,没把曹家更长辈的那几位立进去。

第二个论据则在于《诸夏侯曹传》中:

《夏侯惇传》: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初,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

《夏侯渊传》:渊妻,太祖内妹。长子衡,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恩宠特隆。

春秋之法,同姓不婚,在恪守经学的汉代,如果曹操真是夏侯家人,你确定曹操能把自己人嫁自己人?

另外,俩夏侯的传中,一个字都没有提及他们和曹操的亲属关系。

有人可能会问那为什么把双夏侯列于诸曹前,其实UP觉得还是挺好理解的,若你是曹操,你是和多代结婚的姑表兄弟亲,还是和宗族里那些其实要上溯八代才能挨着边的嫡出亲戚亲呢?

《曹洪传》: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荧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不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干人,与太祖会龙亢。

请注意,这里写的是家兵,而如果你看了《曹操传》裴松之注引《魏晋世语》的记载的话,曹操起家是依靠的: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如果曹操真是曹家直系出身,曹氏家族不可能在起兵初期对曹操无丝毫帮助,《诸夏侯曹传》中明确提及的在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期就跟随曹操的只有夏侯惇和曹洪。

另外,比曹操小辈的曹家子传中,同样记载了曹操出身庶族的尴尬现实:

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也。天下乱,宗族各散去乡里。休年十余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江至吴。以太祖举义兵,易姓名转至荆州,间行北归,见太祖。

太祖谓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

太祖哀真少孤,收养与诸子同,使与文帝共止。

真少与宗人曹遵、乡人朱赞并事太祖。

这些关键字,其实书读的仔细就能发现,陈寿和魏书的作者们写的很清楚,没必要污蔑曹操非曹家出生。

另外,曹叡在死后托孤曹爽的案例,夏侯家在曹家和司马家两边下注(即以嫡系的夏侯玄夏侯霸支持曹家,然后把夏侯尚的女儿夏侯徽嫁给司马师以此支持司马家)的情况,也可以从侧面说明,曹操还是曹家的仔。

对于这个问题,陈寿虽不明说,但在诸夏侯曹传的评语中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夏侯、曹氏,世为婚姻。

这是两个本地豪族的强强联合,他们以婚姻关系为纽带紧密结合在一起,当一家最后走上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时候,这两个家族的联合关系便会逐渐土崩瓦解,最后反目成仇。

所以曹操是否为夏侯家出身其实并不重要,曹操身上,流淌着夏侯家和曹家共同的血液,在夏侯家和曹家最后的决选中,他们选择了资本更为雄厚的曹操。

至于为何庶族出身的曹操能最后问鼎天下,UP将在下一期《眼高手低——汉灵帝刘宏》中为大家讲解那些不易被察觉的历史细节。

图像来自网络,取自《卑鄙的圣人——曹操》封面,是一本相对来讲较为不错的历史传记,侵权请联系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