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真相 > 

韩国电影 蒙太奇 抓住那个家伙 的逻辑关系

韩国电影 蒙太奇 抓住那个家伙 的逻辑关系

韩国电影 蒙太奇 抓住那个家伙 的逻辑关系

本文核心词:

看了部前几年的片子,韩国电影《蒙太奇》(抓住那家伙),看完电影想了一个多小时,仔细斟酌这里的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是这:曾历经困苦的小春外公(下称外公)十五年前为救女儿的命,就是小春妈妈的命,绑架了西珍并向西珍妈勒索五千万给女儿做心脏手术,不料却意外杀死西珍。悲痛欲绝的西珍妈妈十五年来一直不弃地追查凶手,在追诉期还有几个小时结束时(韩国追诉期15年),案件主管吴警官发现了外公,外公拼命逃脱。西珍妈妈通过外公丢在餐厅的雨伞找到了外公,但法律已不能将罪犯绳之以法。西珍妈妈不动声色,她模仿外公的手段绑架了与自己女儿被害时年纪相仿的小春,然后用外公十五年前的声音素材来指挥他完成给钱的过程。

西珍妈妈还使警方认定外公是为了钱而绑架自己的外孙女。但无能的警方自以为是的声音证据,却成了吴警官发现案件真正隐情的线索。

西珍妈妈并不想要钱,她只想折磨外公,讨回公道。她一直在追问吴警官,罪犯忏悔了吗?“那个家伙在笑,而西珍在冰冷的地方瑟瑟发抖,我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这让我想起东野圭吾的作品,所有的犯罪,都有恰如其分的理由,东野圭吾笔下的犯罪者全都被人同情,他们的犯罪不是利己,而是利他,“为了亲人和自己爱的人不惜犯罪”。小春外公的犯罪也是。但有些人会认为,利他的犯罪就该是堂而皇之的理由吗?(如果法律不能带来公正的话···)希区柯克讲过:关键在于探究犯罪的根源。

但电影《蒙太奇》完全不是按我说的这种方式呈现的,而是层层剥离,逐次展开,而且主角是吴警官。另外说一句,吴警官为了维护公平正义,也采取了那么一点儿非正当的手段。这符合电影中“为了揭示真相而成为罪恶的一部分”的创作定律。

最绝的是,西珍妈妈指挥爷爷用了当年爷爷用的取钱手段,这就是循环结构、“枪手死于枪下”的方式。这部片子精妙的桥段和紧密的逻辑关系无处不在,爷爷奋力向大门外扔钱,他知道自己的残忍,所以也相信指挥他的人一样残忍,而指挥他的人,是他残害的女孩母亲。

西珍妈最后给小春拍照栽赃外公,而小春恍惚间变成自己的女儿西珍,配上小提琴的演奏,那种虐心的感觉,撕心裂肺之程度,堪比东野圭吾的作品。东野圭吾的作品很虐心但不够烧脑(也许是不追求烧脑,怕减弱作品关于人性描写的力度),这个片子即虐心又烧脑。最后西珍妈妈抱着大树怀念自己的女儿;吴警官经历了颠覆认知的案件真相,内心也得到释怀;外公判了十五年徒刑遭到了应有的惩罚。人性的挖掘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催人泪下,真是一部完美的悬疑犯罪电影。虽是小成本,但无处不在的循环关系,使它成了一部真正的高概念影片。

但如此精妙的结构也有漏洞,实际上只有完全真实的事件才不会有漏洞,创作的故事永远会有。但真实事件往往有极大的荒谬成分,如果如实反映在影片中,反而显得不真实,我们已经习惯于电影语言的逻辑自洽。例如,小春外公发现西珍妈妈用与自己当年如出一辙的手法指挥他时,他不会思考吗?作为绑架者,他应该很熟悉西珍家的情况,是不是很容易想到是西珍家里人操纵的他而主动采取化解危机的主动行动呢?不过,这应该属于“电冰箱”问题,电影很完美了。

电影名字好像该叫《完美犯罪》?说不好。不过《蒙太奇》很富有哲学意味。

虐心的场景

孩子永远是人类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外公用生命去抗争时的绝望,正可以体会一下曾给别人带来的痛苦。

令人紧张的剧情

警察很富有人性。

心存善念的绑架者

温暖的场景,让人受不了。

警察释怀

妈妈的痛苦谁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