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真相 > 

科普作家花蚀 我们害怕野生动物 是因为未知

科普作家花蚀 我们害怕野生动物 是因为未知

科普作家花蚀 我们害怕野生动物 是因为未知

本文核心词:科普,动物,自然,蝙蝠,野生动物,动物保护,肺炎,疫情

图片:花蚀

编辑:张忌安

恐惧的背后是未知

从 1 月 20 日开始,花蚀的公众号保持着每天更新。

他老家在武汉,春节前回去了一趟后,又出差去了广州。没过几天武汉封城,没有办法,他回到了北京的家里。隔离期 14 天,但他已经足足在家待了一个月了。每天 9 点多起床,吃过午饭就开始写稿,晚饭随便煮点东西,吃完再继续写。最近因为疫情有所好转,他还把山地车找了出来,每天出门骑一圈。

他的微博“花落成蚀”也没休息过,超过 400 万的粉丝每天都在等着被科普。关于疫情、博物馆、古迹、电影,甚至连最近的 ao3 被墙,他都有得聊,图文信息丰富易懂、吐槽直白有力。但他谈及最多的,还是野生动物。现在的他,是一位科普作家、生态摄影师,也是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首席传播顾问。

而年前计划中的现在,他应该在泰国拍摄神庙,因为年底要出版一本有关东南亚神庙的书。结果,完全被打乱了。除了再等等,他也没别的办法。

1 月中旬,他在微信群里得知武汉出事了,很有可能是冠状病毒。

但作为一个本地人,他当时并没有太在意。想着武汉好歹是个大城市,医疗、科研都很强,爆发疫情这种事,无法想象会真实发生。直到钟南山讲话、武汉封城…惊慌,就是一两个晚上的事。而这种恐惧,都是因为未知。

当时圈内的朋友很快就把冠状病毒和野生动物联系起来,因为这两者的关系太密切了。像之前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骆驼就被怀疑是最初感染源。还有非典(SARS),本源是蝙蝠,中间宿主是果子狸。所以这次一爆发,大家就在想中间宿主和本源是什么。

▲ MERS 传播途径

▲ SARS 传播途径

每种生物都带有寄生虫、病毒,但因为长期共处,有了抗体,所以对长期宿主本身危害相对较小。试想一下,如果一种病毒很容易杀死宿主的话,生物和病毒肯定都无法留存。但这个病毒一旦传播到另一种生物身上,就很有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中间宿主,是病毒传播的中转站,比如 SARS 的本源是蝙蝠,但人和它的接触非常少,这时候就出现了果子狸这个中间宿主。但并不一定需要这个中转站才能传播,埃博拉病毒可能就是蝙蝠直接传播给了人类,没有中间宿主。

▲ 埃博拉 传播途径

而现在这场疫情的困境就在于除了蝙蝠的本源外,无法确定 0 号病人、中间宿主。现在的研究者有很多种说法,包括最开始预测的竹鼠、獾、穿山甲,说蛇的都有。

但是,得知中间宿主有可能是穿山甲的时候,我们这些野生动物保护者还是很惊慌的。比如像中华穿山甲,现在已经快要灭绝了,如果它是中间宿主,生存就更受影响,不保证会不会有人因为恐慌而滥杀穿山甲。

2 月 24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通过,网上一片叫好声。随后,花蚀发了一篇文章《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我不是很乐观》。

这个《决定》聚焦的是禁止滥食,是好事。但还是有所保留,比如水生野生动物完全不考虑在内,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况也留下了口子。所以,未来会怎么样,我们还需要观察。

野生动物,是用来保护的

世界上的动物保护工作,除了保护野生动物本身之外,更多聚焦于保护多样性和生态上,这背后有着数量庞大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维护。花蚀,就是其中之一。

花蚀从小就爱看各种关于动物的书、纪录片,本科直接填报的也是“生命科学”专业。从大二开始他就跟着老师在做鸟类研究,但相比学习,他更爱上网。那时候 Facebook 和 Google 还不在墙外,检索并整理信息的能力就是在那时候养成的。这很重要,毕竟鸟类就有一万多种。

2011 年毕业后,他就去了果壳,前后在那儿工作了 7 年时间,从新媒体运营到新媒体主编。除了微博、公众号之外,还有各领域的报道,一年中他可能有 3、4 次的野外采访机会。

他的第一次外采是在云南普洱市无量山上的长臂猿保护区。早上 7:30 他端着碗在基地门口吃饭,突然远山传来非常悠扬的长臂猿的叫声,从此就迷上了。

因为这种和自然的通灵而喜欢上野生动物的人,绝对不在少数,但真正一直坚持下去的比例并不高。除了专业和身体素质外,热情才是最关键的。

这个圈子又苦又穷,现实里也会存在很多阻碍,比如传统分类学、做物种保护的,经费不好拿、论文不好发。所以,有些人想做野生动物保护,会问我大学应该念什么专业?我就会说,你不要念这个专业,又穷又累,做别的事去吧。结果挺失望的,大家还真没有下文了。

这些研究者在不与野生动物接触的基础上,经常出入些没有电、自来水的保护区,要么用最新仪器来摄像、GPS 遥测跟踪、航拍,再从大量的图片、视频素材中整理信息。或是在保护区内,根据动物的粪便来获取信息。这本就是一份没有热情就无法坚持的非常人化的工作。

花蚀的团队曾采访过一个在印尼的华人女孩,在稿子中称她“达拉瓦蒂”,印尼版《摩诃婆罗多》中黑公主的名字,代表着正义。

达拉瓦蒂在那边做穿山甲保护的志愿者。当时,她要伪装成一个收穿山甲的小老板,去暗访偷猎者的仓库。因为是中国人,所以对方信了,就带着她去了仓库。门一锁,灯一亮,周围全都是穿山甲的冻体和甲片。女孩很害怕,但又不能表现出来,要是穿帮就非常危险。之后她还在另一个偷猎者家里看到了一张正在晾干的新鲜的虎皮。

贩卖野生动物,和贩卖军火、毒品并列世界三大非法贸易,千万不要太小瞧它了。像穿山甲,全世界主要是两个国家在进口,一个是越南,一个是中国,而越南很多的穿山甲也是转口到中国。大概 5、6 年前,走私的穿山甲大部分来自东南亚。而这几年,走私的非洲穿山甲越来越多,很显然全世界都在受影响。

有了野生动物保护者,老百姓就会被感化了吗?结果显然。这就刺激了一部分传播者在这其中来推动,通过文章、演讲、图片让更多人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所有的传播,都是正确的。

2015 年,湖南卫视有一档节目《奇妙的朋友》,打着国内首档人与动物亲密接触的真人秀节目的旗号,请了一大帮流量明星到动物园里和野生动物相处。而这种表面的和谐,在野生动物保护者眼里就是一场作秀。

很快,花蚀和同事撰写了一篇文章《〈奇妙的朋友〉,谁说要跟你们做朋友了?》,从节目中“带小黑猩猩去和父亲相认”这个设置入手,从非常专业的角度吐槽了节目的不专业。因为,雄性黑猩猩有两个黑暗的本能,惧外和杀婴。

之后我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用了很多篇文章去质疑这个节目。阅读量确实是有,但我们也不是指望通过这种内容来涨粉,涨再多我们都不会高兴。我们只是作为媒体,作为野生动物保护者,通过专业知识告诉大家,不对就是不对。

当然,和野生动物直接相处的机会非常少。但,吃它们的人并不少。

如果在广州打车和司机聊两句,就会听到类似的故事:“早几天有个乘客让我送他去 xxx 动物研究中心,其实那就是吃野味的地方。”花蚀曾经也在广州的一个菜市场和朋友去暗访,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眼镜王蛇。

有些人到底为什么吃野生动物?这个问题放在没吃过的人眼里,完全无解。根据花蚀之前的采访,有些人也没觉得野味有多好吃,但老板要请人吃饭就尝了鲜。也有那种觉得很好吃,或是是实在没其他东西吃的。而像花蚀这些野生动物保护者,无法让这些人停下那贪吃的嘴。

我们其实更多的还是着眼于比较长远的事情,能够在未来让人不吃,可能我们这一代还做不到。所以像我们做的这些事,其实对老百姓而言并没有很直接的影响,毕竟从我大学到现在,吃野生动物的人还是没减少。所以只能靠推动立法来改变一些什么。

2018 年,花蚀从果壳辞职,做起了自由撰稿人,他自嘲是个“失业人士”。日常就是根据自己的专业信息和探访经历撰写稿件、运营自媒体。花蚀,是“化石”的谐音,有的平台叫“花落成蚀”,只是因为他忘记之前账号的密码了。

他现在随时出没在国内的各种保护区,尤其是西北、西南地区,跟着不同研究者去了解动物和这些保护动物的人的故事。他合作最多的是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和猫盟 CFCA ,策划、宣讲、外采,这些工作一个不落。

能够让我很自由地活着,这点比钱重要。我也并不是要成为一个什么所谓的权威,然后去背书什么的。我想做的只是通过一步步分析,通过证据来展示事实,再让你来相信,这是我做事的逻辑!

美,未必一定要很高深

因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写书是花蚀的执念之一。

最近,他的《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开始预售。动物园,是除了野生动物外,花蚀另一个爱聊的内容。离开果壳后,刚好有了时间和精力,他在 4 个月的时间里,去了国内 40 多个城市中的 50 多个动物园,一边逛一边写。比起以往的游记更系统性地告诉大家,怎么逛动物园、什么样的动物园比较好。

但真要从保护者的角度来想,将野生动物圈禁在园区里,这其实是动物园的原罪。但始终,它是有正面意义的,毕竟这可能是我们最快速直接地了解野生动物的方式了。只要动物在园子里生活得好,关于动物的教育能够普及,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古迹和博物馆也是花蚀平常爱钻研的兴趣,在他的微信、微博里有着大量的图文信息。他常去的古迹主要集中在南亚和东南亚,而博物馆对他不是简单的逛,他会扛着一台相机去拍照,一部分是工作,另一部分就是和古人的某种层面的对话。

我喜欢美的东西,野生动物、古迹、博物馆都是美的。美,是一个很原始的事情。一个东西你看到之后就喜欢上,那它就是美的,美,未必是一个很高深的事情。

现在的花蚀,31 岁,也有着觉得自己没做好和时间不够的危机感。但好在他的兴趣就是职业,这不是所有人都能体验到的一种自由。无需在意喜欢的事情和别人、世界的联系是什么,先满足自己的知识欲,再去分享给其他人,这是不会停止的热情。他现在有很多长远目标,最近比较好实现的就是将中国的长臂猿全部拍一遍。

除了热情之外,和花蚀聊天最直接的感受是理性。

比如,我们常见一些喂流浪猫狗的人,他们的爱心和专业知识并没有成正比,反倒会导致很多和预期完全背离的结果。花蚀对此就很不建议。

像我们这些做野生动物保护的人,非常不建议大家去喂流浪猫。因为流浪猫数量一多,所在区域的鸟和青蛙等物种都可能会遭殃。这种自然界的冲突其实很普遍,所以要是碰到流浪猫,尽量弄回去养,或者带去医院进行绝育。

还有提到最近因为疫情,而导致人心慌张,出现了很多打杀宠物的现象。大家愤愤不平的时候,花蚀觉得,这就是灾难之下人们正常的恐惧心理。只要有人说做什么事可以免除灾难,大家就会像拿到救命稻草一样,想方设法抓住。虽然打杀动物的行为肯定是错,但这背后的心理,其实和很多人熏艾草、吃双黄莲一样。

首先,你没办法让别人不做。现实都已经这么苦了,人需要一点发泄。这其中,会有一拨人显得很冷静,老指责别人的恐慌。但,冷静地指责别人的不冷静,本身就不算冷静了。毕竟,恐慌的背后是无知,多了解一些就会有改善。

全球新鲜生活指南 | Keep FreshEnjoy Life

尽在公众号【开眼Eyepetizer】

搜索微信号:Eyepetizer_WX 关注开眼

好啦,以上就是科普作家花蚀 我们害怕野生动物 是因为未知全部内容,都看到这里了还不收藏一下??搜索(科普,动物,自然,蝙蝠,野生动物,动物保护,肺炎,疫情)还能找到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