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百科 > 

海洋二号C卫星成功发射-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

海洋二号C卫星成功发射-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

海洋二号C卫星成功发射

海洋2号C卫星成功发射

9月21日13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C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海洋二号C卫星是我国第3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也是空间基础设施海洋动力探测系列的第2颗业务星,将与2021年10月发射的海洋二号B卫星及后续规划发射的海洋二号D卫星组网运行,共同构成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实现对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风场、海面温度的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观测,有效服务我国自然资源调查监管。

海洋二号C卫星、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自然资源部为卫星工程牵头主用户部门。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47次发射。

海洋二号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5-2025年支持立项,由自然资源部主持建造的海洋业务卫星,发射后将与已在轨运行的海洋二号B卫星协同观测,大幅提高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全球观测覆盖能力和时效性。对海洋强国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开展海洋科学研究、解决全球变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二号C卫星采用66倾角的非太阳同步轨道,星上配置了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校正辐射计、数据收集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5个有效载荷。可有效获取海风、海浪、海流、海温、中尺度涡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在海洋防灾减灾中,通过卫星搭载的微波散射计能够在每个台风生命周期内至少完成一次观测,有效获取我国周边海域的全部台风信息;卫星获取的海浪信息,在汛期灾害监测、气象预报服务以及国家重大应急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卫星观测数据能为海上风能和波浪能等新能源设施的开发和建设提供环境信息保障;在大洋渔业方面,利用雷达高度计识别出的中尺度涡,能大幅提高探测大洋渔场区域的准确性,并为大洋捕捞提供渔场气象保障;在海洋科研方面,卫星提供的全球大面积、长时间序列观测数据在海洋大中尺度现象宏观估算和趋势分析中具有极大优势。

海洋卫星在为多个领域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不断在卫星观测的精度、空间分辨率和时效性等方面上继续提升能力。待明年海洋二号D星发射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三兄弟”齐聚太空,组网后形成全天候、全天时、高频次全球大中尺度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体系,合力实现全球海洋环境信息高时效、高精度和多要素的同步获取,届时我国海洋卫星的综合观测能力和应用服务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

目前,该项目法人单位自然资源部所属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已经建立包括北京站、牡丹江站、海南站、杭州站以及相应分系统在内的地面接收应用系统。后续,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将会同水利、农业、应急、气象等行业相关应用单位组织开展卫星在轨测试工作,保障卫星按时投入业务运行。

此前报道:长征十一号成功完成海上发射

2021年9月15日9时23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其中包括“哔哩哔哩视频卫星”、“‘央视频号’卫星”在内的3颗视频成像模式卫星和6颗推扫成像模式卫星,主要用于获取高分辨率可见光推扫影像和视频影像,将为我国国土资源普查、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提供遥感服务。

此次发射任务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体组织实施,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46次发射。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有几种型号的运载火箭

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现在,“长征”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在国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长征1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火箭全长29.8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1.6吨,起飞推力112吨,能把300千克重的卫星送入44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1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奠定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展的基础。

“长征1号D”运载火箭是“长征1号”火箭的改进型.主要的改进有:提高一子级发动机推力;提高二、三子级性能;采用“平台-计算机”全惯性制导.经过改进,“长征1号D”火箭可以发射各种低轨道卫星,并已投入商业发射。

“长征2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的航天运载器的基础型号.在“长征1号”的技术基础上,发展了“长征2号”、“长征3号”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器。

“长征2号”火箭是一种两级火箭,全长31.17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190吨,能把1.8吨的卫星送入距地面数百公里的椭圆形轨道.1975年11月26日,“长征2号”火箭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

改进型“长征2号C”火箭,采用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箭长增加到35.15米,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增加到2.4吨,火箭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长征2号D”火箭,也是一种两级液体火箭.主要在“长征2号”火箭的基础上采取增加推进剂加注量和增大起飞推力的方法,使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火箭全长38.3米,起飞重量232吨。

“长征2号E”捆绑火箭,是以加长型“长征2号C”为芯级,并在第一级周围捆绑四个液体助推器组成的低轨道两级液体推进剂火箭.火箭总长49.68米,直径3.35米.每个液体助推器长为15.4米,直径2.25米,芯级最大直径4.2米.总起飞重量461吨,起飞推力600吨,能把8.8吨至9.2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经适当适应性修改后,还可以用来发射小型载人飞船。

“长征3号”运载火箭是在“长征2号”火箭基础上于1984年研制成功的,增加的第三级采用低温高能液氢液氧发动机。

“长征3号”运载火箭是在“长征2号”火箭基础上于1984年研制成功的,增加的第三级采用低温高能液氢液氧发动机.火箭全长44.86米,一、二级直径3.35米,三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204.88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6吨.“长征3号”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是中国火箭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首次采用了液氢、液氧作火箭推进剂;首次实现火箭的多次启动;首次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3号A”火箭长52.52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240吨,主要运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也可以运载低轨道、极轨道或逃逸轨道的有效载荷。

“长征3号B”火箭是在“长征3号A”和“长征2号E”火箭的基础上研制的大型三级液体捆绑火箭,芯级基本上就是“长征3号A”,而助推器及其捆绑结构则与“长征2号E”相同.“长征3号B”火箭的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重型卫星,亦可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发射或发射其它轨道的卫星.火箭长54.84米,最大直径8.45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5.0吨。

“长征3号C”则是在“长征3号B”的基础上,减少了两个助推器并取消了助推器上的尾翼.其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可以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或发射其它轨道的卫星.火箭长54.84米,最大直径8.45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3.7吨。

“长征4号”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风暴1号”、“长征4号”、“长征4号A”、“长征4号B”等火箭。

“风暴1号”为两级液体火箭,主要用于发射低轨道卫星,并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发射任务.火箭长32.57米,最大直径3.35米.1982年停止使用。

“长征4号”是在“风暴1号”基础上研制的三级常规运载火箭,作为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运载火箭的另一方案,其后改型为“长征4号A”,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火箭长41.9米,最大直径3.35米。

“长征4号B”是在“长征4号A”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运载能力更大的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对地观察应用卫星.火箭长45.58米,最大直径3.35米。

关于海洋二号C卫星成功发射-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今天就说到这里,喜欢记得收藏一下。搜索(海洋二号C卫星成功发射,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还能找到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