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百科 > 

疫情期间焦虑怎么办

疫情期间焦虑怎么办

如何抵抗疫情焦虑 疫情期间焦虑怎么办

你是不是很久都没有出门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数据的不断攀升,大家对于这种疾病的恐慌也在加深,不少城市村庄道路被封锁,公共交通工具被迫停运,群体活动被禁止,假期被延长,这次的疫情对于我们来说影响太大了,一点感冒都会让自己怀疑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那么在疫情期间过度焦虑怎么办呢?如何抵抗疫情焦虑?疫情期间焦虑怎么办?如何缓解疫情焦虑情绪?疫情焦虑症表现有哪些?下面跟随有图有真相小编来看看吧!

疫情焦虑症的表现

焦虑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过度的担心、焦虑,为将来的事情烦恼,感觉到忐忑不安,注意困难。

然后是躯体性的焦虑,比如说紧张性焦虑、坐立不安、紧张性头痛、颤抖,放松不了。

最后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比如出现一些出汗、心跳过速、躯体不适感、腹部不适感、头晕、口干等相关症状。

1、焦虑症患者会明显表现出不愉快的情绪。症状较轻者会感到紧张、不安;较重的则会感到担心、忧虑或害怕;病重者会感到恐惧或惊恐。

2、焦虑患者会伴有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走去、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惶恐不安。

3、焦虑症患者会具有暗示性、灾难性的思维定式,认为所有不幸的事都会降临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导致情绪常处于紧张的症状。

4、轻微性焦虑症患者有时还存有认识方面的障碍,如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等。

5、焦虑症患者发病时会感觉心跳加快、胸闷、呼吸不畅,甚至有窒息的濒危感。

6、有些焦虑症患者会感到心慌、心悸、头晕眼花、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前区疼痛难耐并且伴有局部压痛感等,这些症状一般可持续数个小时。

7、比较常见的焦虑症的躯体症状还有,因头部、面部、四肢等部位的肌肉紧张,而引起的收缩性或挤压性头痛。此外,颈部、肩、腰、背部感到僵硬和疼痛,严重者会出现震颤、抽搐。

8、焦虑症患者食欲下降,感觉口干难耐、嘴里无味,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便秘等反应。同时,还会感到上腹部难受,但却说不清楚具体感受。

如何抵抗疫情焦虑?如何缓解疫情焦虑情绪?

疑似或确诊人员——适度宣泄情绪、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获悉自己被确诊或可能被确诊,一些人心理会受到一定冲击,杨甫德院长表示,面对压力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

第一,增加对自身状态的理解度。现在很多的反应是对突发事件的正常反应,要认识到每个人在经历重大负性事件后都会有一些焦虑、担心等负性情绪,这些是正常反应,接纳并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并适度宣泄情绪。

第二,保持稳定状态。维持日常的生活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压力,比如稳定的居所、定时吃饭、按时休息。稳定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一些稳定化技术实现,比如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训练。

第三,采纳积极的应对措施。根据国际心理援助准则,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规律的生活,获取良好的社会支持,与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交流和沟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能有愉悦感的事情。

注意要避免消极应对,不要过量饮酒、吸烟、服用药物,也不要过度工作和过多睡眠。杨甫德院长补充到,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到医疗机构就诊。

一线工作人员——合理休息、积极做室内运动提高抵抗力

当下,一线的医务人员、做社区登记的排查人员以及前线的交通警察等,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杨甫德院长对此建议:第一,每个人的工作强度都不可以持续太长时间,应该合理为这些人群设置班值,设置工作持续时间,适当轮休,在他们工作之余的休息场所,能够播放一些轻音乐,让他们能够在休息时得到最快的、最好的放松。

第二,自身寻求一些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比如心情特别压抑,可以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好好哭一场,哭完之后会感觉到放松。还可以去找自己特别想聊天的人语音通话,这也会起到比较好的放松效果。

第三,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积极的做一些室内的运动,比如打太极拳、举重、仰卧起坐等。运动一方面会提高我们肌体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也是非常好的减压方式,会让我们的身体、大脑在紧张的状态下即刻放松下来。

第四,很长时间都没有回家,或者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亲人,一定要通过可能的途径,第一时间或者定期与家人沟通交流。一个人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支持,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家人,所以这时候我们多忙多累都需要和家人积极保持联系。处在高压一线的人能够通过这些方式缓解压力,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度过这场疫情。

密切接触者——关注积极信息掌握科学知识

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压力往往来自对疫情和对自己健康情况的过度关注,而且往往容易关注负面信息。陈雪峰表示,密切接触者缓解心理压力有很重要的三个方面:一是关注积极信息,特别是疫情防控进展的积极信息;二是关注自我防护和应对压力的科学知识,掌握调整情绪状态和行为的科学方法;三是增强信心,让积极信息和科学知识发挥作用,认真配合社区和疾控部门的工作。

必须外出的人——少看手机、多读书

“对于必须外出的人,心理压力都比较大。有些人可能情绪受影响比较大;有些人可能认知受影响比较大,大量信息反复刺激导致注意力、记忆力都受影响;有些人可能行为改变比较大,逃避本来应该做的事情。还有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失眠、胃疼、腹泻等躯体反应。”

专家表示,这些反应大部分是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警觉性。如果情绪压力大,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学习放松技术,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方法;如果认知压力大,应当减少各种信息的影响,少看手机,多读书或做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如果是行为方面的变化比较大,应当提醒自己及时调整。

“宅”人群——少出门不聚会、在家锻炼思考人生

目前,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尽量做到少出门、不聚会,这是有效阻断疾病传播的方式。但长时间待在室内,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适。如何调整生活方式,陈雪峰有几点建议,概括为五个一。

1.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2.钻研一件事请。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3.找到一种支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认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的主题可以丰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4.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一遍八段锦或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现在有一些很好的运动或健身的APP,可以跟朋友远程约好一起锻炼。

5.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以上就是疫情期间焦虑怎么办的全部内容,感兴趣得常来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