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百科 > 

春节与元旦的不同

春节与元旦的不同

春节与元旦的区别 春节与元旦的不同

春节是法定节假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的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每年的春节都是非常热闹的,大家都团聚在一起,元旦也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那么很多人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区别,春节与元旦的区别是什么呢?春节与元旦的不同在哪里?春节与元旦是同一个节日吗?如果想知道的话,就跟随有图有真相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元旦 New Year's Day,New Year 也被称为“新历年”,是指现行公历的1月1日。但在1911年之前,“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也就是夏历新年。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新中国将元旦列入法定假日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

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春节与元旦的区别?春节与元旦的不同?

1、两者的时间不同。

世界多数国家将新历新一年的第一天统称为“新年”,我们国家称之为“元旦”。而春节的时间是农历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

2、中国对元旦和春节的重视程度不同。

元旦和春节是元旦和农历新年,都是新年。在中国,人们更重视农历新年,因为农历是中国的传统日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和清明节,都是根据农历计算的。农历新年或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人更重视春节。

3、元旦和春节的放假时间不同。

元旦放假3天,春节放假七天。春节是连续的7天假,可以让在远方工作的亲人回家团聚。

4、元旦和春节的庆祝活动不同。

中国的元旦庆祝活动,商场会挂上红灯笼,促销,一家人一起吃饭,很简单。但春节的活动丰富。除夕,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饺子。这些是传统习俗。春节期间,还举行舞狮、舞龙、锣鼓、祭祀亲人等活动。老人家也会给年轻一代红包等习俗活动,可以说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

春节与元旦是同一个节日吗?

在中国现代,元旦指的是新一年的第一天,公历上是每年的1月1日,是很多国家通行的节日。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有人认为在公历上的元旦,并不是中国传统节日。因为在1912年以前中国没有使用公历纪年法,公历上的元旦并不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所以元旦我们会放假。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会和农历日期有关,很多人都说元旦是中国传统节日,指的是中国1949年以前的那个“元旦”,即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春节”,民间通称“过新年”。因此,可以很准确地说,1949年以前的“元旦”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而1949年后的“元旦”是公历新年,并不是中国传统的节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即“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但其含义已沿用了4000多年。

中国人有过年习俗,古时候的年初一,就叫元旦,也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岁朝、新正、首祚”等,但没有“春节”的称谓。元谓之“首”,旦谓之“日”,故“元旦”意即“首日”,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那么,年初一从哪日算起呢?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 即,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 即,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 即,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 即,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到了汉武帝时,为了统一规范,才规定孟喜月 即,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也即夏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民间所讲农历或阴历正月初一,俗称“大年初一”即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可见,“元旦”的概念和理念来源于中华,但这还不是我们今天所指的“元旦”节。

也有学者曾把“元旦”的由来与古埃及相联系。说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据说,这是公历元旦最早的由来。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不叫元旦,名字是叫“涨水新年”。所以,“元旦”概念和理念来源于中华,无可争议。

古代元旦习俗

古代元旦的习俗是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

中国古代历代皇朝都会在元旦那天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中国古代元旦饮食也是比较丰富多彩,《荆楚岁时记》重记载南朝时荆楚元旦拜贺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 tng、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吃一个鸡蛋。其中有桃汤饮料、食品,还有药物,一应俱全,各有其特殊含义。

现在的习俗,就是各种团体会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学校组织迎元旦迎新年晚会,公司一般会拉个欢度元旦横幅,好点的单位会发点福利,开个元旦晚会,聚个餐或者是社会团体组织元旦聚餐,剧院聚会等节目。

元旦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

《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元旦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

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元旦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

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以上就是春节与元旦的不同的全部内容,喜记得常来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