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百科 > 

讨好型人格需要看心理医生吗

讨好型人格需要看心理医生吗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讨好型人格需要看心理医生吗

《以家人之名》最新播出的剧情里让观众大呼小哥太可怜了,小哥才是受原生家庭影响最深的那个人,从小就是讨好型人格。说到讨好型人格,好型人格到底是什么样呢?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讨好型人格需要看心理医生吗?下面一起来跟有图有真相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一般而言,讨好型人格的成长环境都不会好,要么父母关系不融洽,生活环境没有安全感;要么父母控制欲太强,自己幼年挣脱不开;要么父母偏心他人,自己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们大多是不自信的,需要他人的肯定;他们性格也会非常敏感,对别人的细微的情绪都很察觉很清;他们不敢跟人起冲突,怕影响关系;他们宁愿吃亏,就是希望能让别人给自己一个好印象。

讨好型人格是什么样子的

1.“我是卑微的”

讨好者的内在逻辑就是:我是卑微的,我只有照顾好别人的感受,才能被爱。

具体表现在:我不能直接拒绝,因为拒绝就会伤害别人;我不能提要求,因为提要求别人会不开心;我不能做错事,因为做错事别人会生气;我害怕与人冲突,因为与人冲突别人就会不开心。

所以我宁愿委屈自己,也绝不让别人受委屈,总之,讨好者让人又疼又恨,看起来委屈又可怜。他们是公认的好人,无害。

2.“我生来就欠别人的”

讨好者之所以这么讨好,这么害怕别人不开心,害怕与人冲突,害怕给别人伤害,是因为讨好者预设了一个潜意识逻辑:我生来就欠别人的。

所以在人际关系里,讨好者只有通过付出、妥协、委屈、忍耐,通过照顾好别人,才能平衡掉这个亏欠感,才能与人正常交往。

讨好者的预设是:我的本质是不值得你留下来的。我只有先让你舒服,你才会留下来爱我。

家人的植入一般就是对他发脾气、恐吓、威胁、情绪化,让他处于随时被抛弃的边缘里。他只有懂事、委屈、听话,才能让他们留下来。无数次给他这个暗示:你的本质是不值得被爱的。

你只有学习好,才能被爱;你只有不提买玩具和草莓的要求,才能被爱;你只有照顾弟弟,才能被爱;你只有忍受、倾听甚至安抚爸妈的坏脾气,才能被爱。

让患者觉得自己只有做了一些补偿,才能换来家人留在身边。当他们长大后,在别的人际关系中总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形成了他们的讨好和不得不付出。

3.“我比你低等,我不配”

这个逻辑里,有一个更深的假设。就是:我比你们低等,我不配。

在讨好者的世界里,他习惯性地卑微,习惯性地把自己放在一个仆位,把别人放在主位。他们把对方想象得无比强大和冷漠,然后把弱小和卑微留给自己。

4.“你是讨好型人格吗”

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害怕拒绝他人。在一部剧中,凪和同事说的最多的就是 “懂的”、“我明白的” 。即使错误不是自己造成的,也会因为同事的一个眼神示意,揽下错误。

为了融入同事,即使自己带了午饭,也会和同事一起去外面吃饭;和同事拍合照的时候,即使发现自己的眼睛根本没睁开,也附和笑着;回答同事的问题的时候,会设想出多个答案,怕自己说出来的话会不合时宜。

讨好行为一旦开始,常常是没有尽头的。当讨好者被贴上“好人”、“温柔”、“乐于助人”等好的标签,她们会不自觉地回应这些标签,回应他人对自己的期待。

讨好型人格需要看心理医生吗

或许因为各种各样的经历和事情,让你成为了讨好型人格,这种人格障碍时间久了,并不能得到真实的关系,反而最后失去自我。

如果您或者你身边有人是讨好型人格,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找回自己,做自己!

微信搜索:购易购,关注购易购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资讯!

以上就是讨好型人格需要看心理医生吗的全部内容,喜记得常来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