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百科 > 

留守儿童长大后的心理

留守儿童长大后的心理

留守儿童长大后的心理是什么样的呢?留守儿童,不仅在生活上是事实孤儿,在心理上更是存在种种问题。专家指出,留守儿童早期经历影响一生。关爱留守儿童,不能仅停留在给他们温饱,不让他们受到外部伤害,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同样重要。

留守儿童早期经历影响一生(转自知乎网友,版权归原网友所有)

按留守儿童的定义来看,我也曾是一个普通的流守儿童。

其实留守儿童也分很多类的,有些留守儿童是独生子女,家里没有同龄人,有些家里至少还有哥哥姐姐,有些回到父母身边早,有些晚,有些父母打工是为了让孩子过好,有些父母不太在乎自己的孩子。

既然说到状态,我一点要说说童年的状态,童年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是因果关系。

小时候:

在三四岁之前以及三四岁的时候,孩子在父母不在自己身边时立即感到焦虑和被遗弃的恐惧。

孩子不能天天在父母身边也就算了,但是孩子在这个时候最好是认识父母的,因为他需要将父母的形象装进自己的头脑里,以便使自己与父母保持精神联系,至少保持着心理上的安全感。

心痛,心痛,心痛,很多留守儿童如果这个形象到那时还不清晰的话,他们是没啥安全感的。

通常从四岁开始,孩子试图确定自己对外界世界的影响,看看自己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和极限。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始与同伴甚至父母竞争(如争夺关注),炫耀自己的能力。他们尝试做各种恶作剧,并注意观察父母的反应。如果得到父母的赞许,他们就会进行更进一步的尝试,直到受到父母的禁止或责骂,他们才会停止。

注意,他们进行尝试后,得到正常的反馈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这关系到他们给自己的定位,确定自己的角色形象。留守儿童性格千千万,不是只有消极的一面,还有坚强乐观的一面。

下面说我儿童时期的状态

1,极其缺少安全感(最大的特点)

睡觉只有趴着睡,就是脸朝下的那种,这样才睡得着,这样谁给人感觉踏实(现在已经改过来了,这样的睡觉姿势不是优雅健康的睡姿)。

很听爷爷奶奶的话,爷爷奶奶节约,我就不敢自作主张花一分钱,收到红包只知道存钱。因为消费就是罪过,所以小学生的各种玩的吃的,我一样也不买,(这就造成了我和其他同学玩不到一起)我五年级的时候还不敢自己去商店买东西,一方面怕生,再一方面怕钱。请读者关注身边过于顺从的乖小孩,谢谢。

幼儿园我午睡连续3天尿床,因为老师太凶不敢说,小学一年级下课不敢一个上厕所,然后第二节课一上课站起来,就尿了。请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多不要看不起那些恶心的留守儿童,谢谢。

2缺爱

虽然有奶奶,但是没有妈妈细腻的。我记得暑假妈妈来和家里和我一起生活,暑假介绍我要开学,妈妈要回去工作了,回去前一天妈妈不在家,只有奶奶在家,我哭了整整一天,早上开始哭,午饭歇歇,午睡又想起来,继续哭,奶奶跟我说好了好了,不要哭了,我就爬到楼上去哭,然后晚上妈妈回来了,就抱着妈妈不哭了。可是第二天妈妈还是走了,妈妈走的时候一家人忙这忙那的,害我都都不能静下心来哭了。小时后自己梳头,头发不通顺,用梳子梳得重了,爷爷会凶你把梳子梳断,而不是你会疼。

导致我后来都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了,别人(父母)对我好,就压力大。而且还要顶着被溺爱的罪名,因为太软弱,不敢说话和竞争,少做了很多同龄人都尝试着的事,很多基本生活能力差了,爷爷奶奶和姑姑常常说我被宠坏了,唉,要是我勇敢点就好了。

3,早熟

看到什么,接触到什么,没人管你,和爷爷奶奶睡一张床,爷爷奶奶只关心你吃饱穿暖,所以自慰啥东东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知道。从幼儿园开始和男生说话就害羞了。比起同龄人,我反而觉得成年人更好理解和相处,在这里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知道一点,你们必须知道孩子气一点是这孩子的福气。

4怕比自己小的孩子

父母不在家,亲戚的孩子在我家满天飞,作为大孩子要让着小孩子,要照顾好弟弟妹妹就是这句话,我家有小孩的大人亲戚常常说给我听,我都恨死小孩子了,就是这样加强了我超人的忍耐力,可怕的忍耐力。

5,现实生活宁静,想象世界丰富

圈子很小,家庭很轻简,村子人少,环境美,晚上的星星很明亮,(小屁孩一个还知道看星星,作孽不作孽?)没事就看看少儿频道,没人管,很满足和开心了。做事情很专注,不出门,不说话,不吃零食,一个小东西能自顾自玩一整天,我会编出很搞笑的故事,也会自己想一些结构空间,正是这样的孤独和宁静提高了我灵魂的很多方面,我能理解很多事情,喧嚣的环境是不养人的。

现在的状态

1很懂事

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爸妈的关心,所以他们对我的好,我都不是像同龄人一样理所当然的享受,爸爸妈妈辛苦的时候就想帮他们,感觉他们比自己还重要。只要是对他们有利的事,都愿意去尝试。同龄人在看偶像剧,我大一时已经在挣钱了。

2泪点只有一个

同龄人有很多泪点的,遇到意外,心情也容易激动,遇到不公平会愤怒不平。我们就很难流泪了,只要事情不关自己的事儿,理都不理(当然表面上还是很体贴的)。但是有时候听什么关于父母或者童年的讲座啊聊天啊,心里就剧痛,眼泪一般都忍不住的。

当然,这样也有好处,一般事情,伤不到我的心,别人埋怨生活,我就呵呵一笑。

3任劳任怨地去学很多技能

这是由小时候的状态1得来的,原因是多一项技能,多一个生存的道路,多一个安全感,潜意识里好像自己是多余,没人可以依靠,我很难心安理得的接受被别人帮助(当然我自己也不会白白的去帮助别人)给自己定位卑微,环境为难你,你也轻松忍受,学习的苦当然很好忍受。

4不敢信任

这是由小时候的状态2得来的,工作和生活里需要合作,我就比较难了,很怕合作伙伴抛弃,一般都避免合作。还有,异性的主动接近,我也一概躲开,其实这样很不好,躲避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由爱生怨。我有很多好朋友,可是没有几个能走进我心里。

5不敢竞争

由小时候的状态4发展过来,总是让着小弟弟妹妹的,又听大哥哥姐姐的话,否则就没人喜欢,对于我们来说,本来很渴望得到成功和鼓励,可是总是得不到,总是得不到,就厌恶这些鼓励的话的,听了就觉得恶心,尤其是激将法,他们越这样鼓励或者激励我,我就越不那样做,更何况,得到别人的认可比打败别人取得的快感重要,因为我们一直处于弱势,或者失败方,而且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竞争,心里想傻瓜啊,他比你小,你做姐姐的,要让着他的嘛!笨蛋啊,他比你小,你都比不过他,白吃了这么多年饭啊!对于竞争比赛,没有好感的。

6喜欢小孩子

这是由小时候的状态3得来的,我发现小孩子聪明,可爱,看着就舒心,跟孩子玩起来很亲切。

7还有一点,我不愿意承认

我的改变很大,我觉得是很好了,这里我想说,最治愈的是我爸爸妈妈,我五年级回到他们身边,他们给我烧好吃的,给我买好的吃的,买好的衣服,不吝啬钱,这让节约的我受宠感爆棚,反正当时就是感动,感动时间持续了一两年哈哈哈,然后他们还让我上贵族学校,一方面败家孩子没几个努力学习的,另一方面爸爸会给我检查作业,让他失望我会心痛的,理所当然我的成绩是班里最好的,爸爸很自信一人,然后我竟然也变得很自信了,觉得一切皆有可能,这看上去很令人鼓励,但是这其实是我受爸爸影响太大了,我在活他的人格,爸爸是我的精神支柱,爸爸的都是好的,对的,我在寄宿学校天天盼周五回家,每次晚上做梦都梦到爸爸妈妈,稳稳的。

虽然这次给我了过度的自信,但是治愈效果很好的,第二个治愈是初二的时候爸爸妈妈又生了第二胎,我的妹妹,开始的确有点害怕和讨厌,但是我比以前不孤独了很多很多。

我这种长大后的状态算是好的,至少表面上和正常宝宝没什么区别,但是我亲戚家也有一个和我同年纪的孩子,也是留守儿童这一类的,他还没有在童年的状态上做大的改变,他妈妈和我们说他作息时间很不规律的,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冬天从来不去洗澡,好不容易想去他来,表达一下母爱,就算叫他舅舅带着他去澡堂,他也不肯脱衣服,他舅怎么说都没有用,强制给他脱他也死命的拉好裤子,,,总之公共场合,那个情景很精彩,然后妈妈舅舅就到处说这件事,怨这个孩子不好,以后也不带他出门丢人现眼了。

独居留守儿童是一类事实孤儿

在2006年民政部等15部门发出《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中,事实孤儿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第一次被官方正式使用。按照学者的定义,事实孤儿是指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虽然没有死亡或失踪,但是事实上不能提供经济支持和照料或履行监护权的儿童。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由于父母入狱而形成的,一类是由于父母离家而形成的,一类是由于父母疾病而形成的。

如果从提供经济支持的角度看,独居留守儿童(无长辈照看,跟兄弟姐妹一起或独自生活)的父母外出打工,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经济支持,很多家长也会按月给孩子寄钱,这些独居留守儿童不应该算作事实孤儿;但如果从被照料和监护的角度看,独居留守儿童的父母根本无法履行抚养监护义务,也没有其他成年人代为履行,这些孩子实际上就是一种事实孤儿。

这个群体的数量极为庞大

2013年5月,全国妇联曾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2.55万,其中独居留守儿童已多达205.7万,占留守儿童比例的3.37%。

而在一些劳务输出人口较多的地区,独居留守儿童的数量更为庞大。以西部某市为例,该市曾对全市打工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18万名外出打工人员中,因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有164608名,占适龄入学儿童的10.6%,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其他亲人代理照料的,他们都可以算作事实孤儿。即便政府、社会已经开始对他们有一定的照看,他们面临的各种伤害、暴力风险都比一般儿童来的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以及衍生的自杀问题。

留守儿童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本来就高于普通儿童

由于无法获得正常的家庭教育和情感关怀,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品德和行为养成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尤以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这些问题也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

论文《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曾做过一个测试,作者在湖南永州的祁阳县选取两所农村初级中学随机抽选了174名留守儿童和106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36.8%,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0.8%的检出率。并且,留守初中生出现更多的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

孤独倾向让老师和周围的人无法提供帮助,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则会让儿童变得更加脆弱。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有可能会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亲子之间不能相见乃至经济贫困都归结到自己身上,从而受到伤害。

独居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能会为更严重

自杀意念是指体验自杀行为的念头,是自杀死亡的最强烈的预报因子。《中国公共卫生》曾刊登过一篇关于西南某省儿童自杀意念率的研究成果:对该省81个行政村3745名14岁以下(含14岁)儿童的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2.88%,高于非留守儿童的9. 40%。同时,朋友数和关爱活动对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率有影响有2个或以上朋友的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是朋友数少于或等于1个的56%,接受关爱活动的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是未接受关爱活动的一半左右。

尽管关于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率是否更高,还缺乏权威的研究结论。但有学者指出,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与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率有关。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越差,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越高;留守儿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就更低;如果留守儿童对外出打工的父母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存在过多的忧虑,心理负担会更重,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自杀的念头。

独居留守儿童与普通留守儿童相比,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几乎没有了家庭关系的关爱;由于缺乏监护人的监管,对于自己的学业更不用心,成绩常常也更差,更难以从老师那里得到支持和鼓励,也更不容易交到朋友;而狠心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的家庭,其经济状况一般也较差,这无疑也会增加独居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让其更为自责和敏感。

解决独居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需权宜之计,更需长远之举

全托式寄宿学校可能是解决当下独居留守儿童安全的权宜之计

随着近年来教育投入的增加,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的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需费用不断减少,上学对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已经不是负担。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农村辍学儿童中极少数是因贫辍学,多数是学生随家长工作地区变化而流动,未能及时转学。

不过,农村公办中小学并没有并未因免费而吸引更多的生源,相反,要收取一定费用的民办寄宿制学校却非常火爆。今年3月,新华社以《免费学校缘何竞争不过收费学校?河南省平舆县寄宿制学校红火调查》为题,对这种现象进行的报道。实际上,民办寄宿制学校的收费并不便宜,有的学校每个学期要收费2200元,但依旧火爆。以平舆县为例,全县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1.6万人,其中寄宿生达5.6万人。

外出务工家长之所以愿意把留守儿童放在这样的学校,安全考虑是重要原因。这种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管吃管住,还有人专门辅导学习,孩子安全有保障;另外,这些学校教学质量高,能够保证孩子的教育质量。

按人社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864元,依此来看,如果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每个学期2000多元的学费并不算重。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归根结底,这样全托式的寄宿制学校只能防止农村留守儿童免遭外部侵害,以及让孩子有伴,部分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他们和父母分离,如果不能创造留守儿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条件,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依旧让人担心。

让孩子能够和父母进城才是长久之计

当然,即便孩子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一部分农村孩子的家长也并不能很好地履行作为家长的责任,甚至还有家暴行为,但这是另一个需要解决问题。通常来说,孩子跟父母在一起是更好的安排。

然而,对于务工者来说,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已是常态,尤其是对于西部很多偏远山区农民来说,进城务工是脱贫的唯一选择,然而农民工可以进城务工,但是他们的孩子却很难来到城市。

中国的大都市和印度、巴西等发展国家的大都市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贫民窟,城市更加整洁。专题《五个孩子如野草 贫贱家庭百事哀》中指出,全世界解决三农问题,几乎走了同样的一条路即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融入工业化,然后释放农村土地,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民职业化。而这种转移,必然会在城市形成移民(贫民)住宅区。无论是当年的欧美,还是现在的南美印度,都有城市贫民窟。然而中国却走了另一条道路:那就是不允许有贫民窟,却允许有工棚。工棚和贫民窟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只能住劳力,后者却能住家庭。

中国这种只允许青年劳动力进城前来做贡献,不允许他们的孩子来添负担的做法,不仅让父母和孩子被迫分离,还让他们身边的孩子面临诸多难题。正如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提到的,我国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及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辍学率较高,有的地区超过10%。而儿童辍学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儿童学生随家长工作地区变化而流动,未能及时转学。

试想,一个跟随父母来到大城市的普通农民工子弟,由于没有本地户籍,父母要办几十个证明才能让他入学,稍有不慎可不就很难及时转学了吗?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只能被迫辍学。一旦辍学,孩子就会面临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