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 > 

开创了一个行业的公司 工业光魔

开创了一个行业的公司 工业光魔

开创了一个行业的公司 工业光魔

本文核心词:CG,星球大战,电影,特效,斯皮尔伯格,后期,夺宝奇兵,工业光魔,电影历史

CG编年史的第五篇文章

CG简史系列,从本篇文章开始会以介绍公司的形式向大家介绍。

工业光魔(ILM)世界著名的特效公司,由美国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乔治·卢卡斯于20世纪70年代一手创立。当时的卢卡斯一定不会想到,他就此拉开了一个时代的大幕,而工业光魔谱写了一个完整的电影特效近代史。

工业光魔的起源▲▲▲

1973年,年轻的乔治·卢卡斯带着一份充满了奇怪画风的剧本初稿开始寻找“金主”。他先找到美联(米高梅的子公司,创始人之一为卓别林),美联完全不感兴趣。他又找到环球影业,环球表示星战太奇怪,劝卢卡斯换个文艺小清新。他再找到迪士尼,迪士尼直接拒绝。

之后卢卡斯遇见了伯乐——20世纪福克斯影业,当卢卡斯介绍完他的剧本时,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头儿小阿兰o莱德表示:“我完全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我觉得你是个天才。”之后给了卢卡斯投资让他继续完成这个剧本。“小阿兰o莱德投资了我,而不是这部电影。”乔治o卢卡斯日后回忆道。

图为20世纪福克斯公司小阿兰·莱德(左)与乔治·卢卡斯(右)交谈

这份仅凭着自己的幻想而创造出来的太空历险电影剧本,所想象的世界在好莱坞也是第一次听说。这就是被称之为“伟大”的科幻电影——《星球大战:新希望》。

“我想做一个动作片,我想要做一个里面有宇宙飞船,我想要有很多短小的剪辑,充满节奏感、步调和动作在画面中,我希望它特别有电影的感觉。而在那时,这是不可能的。你不能用特效把它做出来。所以当工作室问我该怎么做时,我说:‘没关系,我们能做到。’我必须这么说,虽然我也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到。”

然而,当1975年《星球大战》第二稿完成时,卢卡斯迎面而来的是一大堆糟心的事儿。电影从开拍就不顺利,首先是拍摄经费吃紧,卢卡斯自讨腰包先投资了100万美元后,电影才被允许开拍。百分之六十的内容都由易退色胶片拍摄,这种胶片于几年后被彻底淘汰;在选角方面,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星球大战》不会火,外加投资方二十世纪福克斯面临破产,这部戏没有请到什么养眼的明星;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特效制作,在当时许多大公司的特效部门都被裁掉了,而电影中那些从未被实现出来的镜头还是要想办法来实现。卢卡斯花了很少的钱买到所需的旧设备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威尼斯的一个厂房中,拉来了搞建筑、做模型、拍广告等反正就是没有从事过电影的人们,建立了自己的特效团队。这就是工业光魔。可以说工业光魔起初就是为了做《星球大战》而成立的。

早期数字时代▲▲▲

为了实现《星球大战》剧本中描述的“独眼的”“多眼的”“有触手的”等一系列跟从前见过的跟任何都不一样的东西;为了创作一个能让人信服的世界,工业光魔需要提升传统的手工特效技术,在传统的手工特效(动画、绘景和模型)基础上进行技术变革。

卢卡斯和工业光魔创造了最早的数字合成技术,开创了“光化学时代”(也就是早期数字时代)。当时电影里的虚拟世界,大部分是由实拍模型技术、定格动画和后期合成技术完成的。

在效果实现方面,艺术家使用麦喷matte paintings技术(如果不熟悉matte paintings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们之前的文章了解更多)增加场景的范围和实际效果,把拍摄的画在玻璃上的图像的素材和实拍的素材结合在一起。制作精细的模型在蓝幕前被拍摄出来以方便其他元素也能被一起放置在场景中。

有个过程叫光学影像合成,工业光魔重新设计了Dooman光学印刷机 它可以记录多张光学软片并用来重复拍照,最后合成到单张胶片上。你可以将它理解为一台大型的 Photoshop,这就是最开始创造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电影场景的装置。跟现在的 Photoshop 不同的是,它的程序更加复杂,在制作图像的过程中,如果有一步发生了错误,那么其它就得重新来一遍。

“我知道我要面对的是什么,我也知道我想怎么去做,但是我经常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有时候你有上百个不同的元素要合在一起制作一个镜头,这需要花费一天一夜的时间来做,这时一旦有任何一个元素上出现了一点差错,你就必须全部重头再来一遍”

约翰·戴克斯特拉设计了革命性的Dykstraflex,一种动作控制摄像机系统,是世界上第一套实现计算机参与控制的摄影机运动系统。

这个技术为《星球大战》中复杂特效镜头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它能编写程序,从而来控制动态的可以精确重复的摄像机动作,让实拍的画面和后期合成画面可以轻松的协调同步,提高了机位运动的准确性和重复性。Dykstraflex使得将大量的元素合并到一个动态镜头中成为可能。解放了100年来摄像机只能静止拍摄的束缚。

视觉特效复兴▲▲▲

《星球大战》是视觉特效复兴的开始,它使得沉睡的巨人苏醒了。

《星球大战》上映的那一天的轰动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很多人在看完第一遍后立马重新排队,想要进电影院重新再看一遍。它对当时以及后辈电影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例如,《阿波罗13号》导演罗恩·霍华德、拍过《星际穿越》的克里斯托弗·诺兰、还有皮克斯首席创意总监约翰·拉塞特。

《星球大战》的成功让原本拮据的只能在厂房中工作的工业光魔人搬到了新的地方。换了新家的他们随即开始了另一部《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的制作中。

《星球大战》三部曲的特效还是按照之前提到的办法进行制作,卢卡斯认为工业光魔不应该只是为了《星球大战》而存在,它应该在留住做出《星战》的核心创意人才的前提下,同时招募更多有创造性思维的技术人员和艺术家,为电影提供服务。

随后工业光魔打开了市场,成为了第一个独立的视觉特效工作室。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马上来捧场了,他们合作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中做特效的部分就是结尾打开法柜之后灵魂从法柜中飘出来。

而周围的纳粹份子有的脸变形了,有的脑袋化掉了,有的脑袋爆炸的场面。

斯皮尔伯格一直不知道怎么拍这场戏,看完《星战》之后,他就觉得可以交给工业光魔去做,“他们既然能做出《星战》,做个化掉的脑袋肯定不成问题。最后他们用蜡造出来的脑袋在观众面前融化、爆炸,真是天才。”

至此,工业光魔的《星战》三部曲以及《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等特效影片仍然还是在以模型为主的光化学时代的拍摄手段来创作特效。计算机技术仅仅是被用于控制摄像机,并没有真正融入到特效镜头的呈现当中。

卢卡斯认为不应该只依靠模型特效,将计算机和摄影光电打印机结合,才是电影特效的未来。下一期我们会进入工业光魔另一个发展阶段。

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下期见咯~

敬请期待下一篇:

CG编年史--- 工业光魔(2)

好啦,以上就是开创了一个行业的公司 工业光魔全部内容,都看到这里了还不收藏一下??搜索(CG,星球大战,电影,特效,斯皮尔伯格,后期,夺宝奇兵,工业光魔,电影历史)还能找到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