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 > 

MadeinChina 式主战坦克

MadeinChina 式主战坦克

MadeinChina 式主战坦克

本文核心词:坦克,军事,PLA,主战坦克,星海,装甲,军事科技,79式

中苏之殇

69式之前的59式是中国复制t-54A之后并在苏联的协助下,完全实现国产化的中国第一代主战坦克。但是在此之后中苏关系不断恶化,在公开场合,中国领导人和玉米的关系是亲密的,但是在现实的国家关系上,中苏两国已经可以说是“分道扬镳”。

陈兵

617厂于1963年开始开发59式的继任者,但最初由于是首次自主设计主战坦克以及wg的影响而进展甚微。但是中国人的鸿运总是在紧要关头出现,1969年3月中苏军队在珍宝岛展开战斗,这次冲突中中国军队获得了一个意外之喜,也就是一台苏制t-62主战坦克。

被缴获的“545”号t-62,标语展现出浓浓的时代氛围

尽管一开始一些依葫芦画瓢的纯仿制行为让中国军工人走了不少弯路,但t-62身上非常多部件(例如“月神”红外探照灯),零零散散的系统以及苏联的设计思路,都是给当时处于瓶颈期的69式研发工作打上了一剂强心针。我国军工人员在t-62中管中窥豹,总结苏联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中的有益设计理念融入69式,因此69式绝不是什么t-62的“中国仿制版”。69式在曾经的老大哥的“亲身教导”下做出了约11项改进。

1970年,试制的样车基本达到指标要求,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决定先对这一未定型产品进行100辆的“量产”。但是事实上当时的工业水平远不能支撑这样的量产,同时未定型产品也存在许多缺陷,因此这个计划不了了之。

1971年,五机部决定暂时下马不成熟部件,抓紧攻关其他基本稳定的部件。由617所组织重新研制适合当时生产水平的简化型号,这一阶段基本就是重新进行了一次整体研制(一型坦克两次研制,还处于社会极端动荡之年代,当时的军工人真的值得尊敬)。

最终69式在1974年定型,并投入生产。(此时苏联人已经搞出了t-72)

不成功的产物

69式主战坦克与59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换装了新式100mm双向稳定国产滑膛炮,安装了仿制自苏联的红外探照灯以及外置激光测距仪,并且添加了个人NBC防护系统

(实际上除了这些区别以外69和59的外形基本是一样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59和69的炮塔座圈尺寸以及悬挂系统都存在差异,因此69可以说是一款全新设计制造的坦克)

日本杂志中中国工人为69式安装红外大灯的场景

在动力方面,69式采用了和59式相同的580马力柴发,在驱动36.5吨左右的坦克时功重比约16。

在列装部队后,69式的种种问题便暴露出来,新的100滑性能不稳定,反装甲性能甚至低于老式100线,整车性能在世界已经偏弱,因此69式仅在70年代末少量装备部队。并在2000年前退出现役(59还在服役啊喂!)

1984年,由于装备的100滑不堪大用,因此PLA决定更换69的主炮,并在装甲兵序列中取消100滑编制,名为69-1的换炮方案因此产生,此时一共有两个方案,一个是使用新105线的方案,另一个是使用100线和简易火控的版本,最终第二个方案中选,并于1988年定型,但是此时100线的性能已经完全落伍,同时69-3(也就是79式)的研发已经完成,因此改进仅少量装备的69式的计划显得并无必要,因此这个计划遭到了否定,没有落实。(实际上84年的时候79式的未定型号就已经参与了阅兵,因此虽然69-1的数字较小,但其实是相对69-3更晚的项目)

打开那扇名为外贸的大门

1981年中国向外国客户提供了69式坦克的相关性能参考,但是他们对此并不满意,因为当时的69式作战效能甚至不能与t-55持平,在外方的要求下,国内厂家对69式进行了12项改进,包括:

将100mm滑更换为成熟的100mm线

安装了自动装表的简易火控

将红外大灯从炮根移动到炮塔正面右侧的托架上

大灯由车体首上移至两侧翼子板上方

裙板

新的发动机

液压助力操控

自动灭火系统

还有一些不列举了

改进后的车辆被称为69-II,在利益的推动下改进工作和前期100辆的生产工作在240天内就完成了(M41随产随改既视感,详见CV5537417)

伊拉克的69-II,焊上了炮塔格栅

69-II是我国军工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首先,这是中国当时能够做出的最优秀的量产主战坦克,其中应用了不少新的科研成果,也证明了69式是一个优秀平台,经得住后续改进和打磨。再者,通过外国客户的需求,中国的军工从业者也能一窥国际主战坦克的作战需要,获得宝贵的设计思路。同时,外汇创收也能为中国的工厂添置更好的生产器械和改进生产环境,为研发场所购买更先进的研发设备等,为后续中国战车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资本储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后续中国引进外国先进军工技术所产生的的经济负担。最重要的一点是,69-II的外贸成功无疑对中国的坦克设计制造者有着极大的激励作用,在当时那个项目接连下马,成果甚微的时代,这样的外贸大单给这些军工人带来了继续下去的信心。

在首批100辆69-II出售成功后,外方很快便做出了进一步改进的要求(说实话,在那个时代,外方的要求越多越好,有钱赚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好的思路)因为首次改进工作完成效果很好,因此这一次的改进项目相对较少,其中包括增加简易三防系统、抛射式烟幕弹发射器与炮塔栅栏屏蔽装甲。除此之外还有诸如主离合器增加液压助力,炮塔方向机增加一具方位指示器等小细节。

到了1983年,外方认为外置激光测距机体积大,且外置易受损,要求在不改变坦克原先结构的情况下整合测距与观测,构成测瞄合一的炮镜。该项目技术水平较高(国内技术储备太少),因此当时由两个小组共同进行攻关,在1983年11月两个小组均完成任务。

1984年中旬这些改进工作进本完成,改进后版本被称为69-IIA

美军正在查看缴获的69-IIA

区分69-II和69-IIA的最简单有效方法就是看炮塔处有没有烟幕弹抛射器和是否存在外置激光测距仪。(炮塔格栅不能用于分辨,因为有时候使用国家会在69-II上也焊上格栅,就像上面的上面那张图里的69-II一样)

存放在英国的69-II,注意炮根上方的外置激光测距仪和以及未安装烟幕弹抛射装置

69-IIA是我国第一台有烟幕弹抛射器的量产主战,也是第一款安装测瞄合一炮镜的量产主战。同时与69-II相比,69-IIA才是外贸出去最多的69版本。

此外还有69-IIB/C版本,也就是指挥版本,B版安装了两个电台,C版则安装了更先进的电台,两者外形上几乎没有区别。

69-IIC,两根天线

随着69-II外销的的成功,在外征战的69在训练不足的外国车组的操纵下损失极大,很多69都被缴获,并安置于世界各地的展览馆

法国索缪尔博物馆中的69-II,笨法鸡认不出来是啥,在介绍牌上写了个t-54/55...

自1982年来,69式进行了大量的外贸,约有3500台69被售出,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创造外汇最多的主战坦克。

wiki上的69使用图,国家基本全,但数量有误,仅供参考

孟加拉陆军的69式,配备了105线和新的火控系统,并且安装了FY-3

三七工程之子

在中国与西方世界关系不断升温后,大量西方先进军工技术被引进中国,其中对于装甲兵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那根105L7线膛神炮,当时引进了全套产品图纸、验收技术条件、制造工艺和工装图纸专用测试设备及专用加工设备的生产图纸和说明书等(如身管自紧机和火控观瞄维修测试设备等)各种勤务资料、使用保养手册等。那时的英国人还那么淳朴厚道老实,在给中国送来了L7后还提供了火控技术的生产详情以及各种研发资料,大大助力了中国国产火控的发展。

1979年开始的“三七工程”中的陆军项目,大多是围绕这根神炮以及同时引进的火控系统展开的,解放军围绕现有的两型坦克进行了改进,与59-2只是插了根国产化105不同,69式的改进型69-3则是大刀阔斧,怎么奢侈怎么来。

研究人员为69式安置了一门带原装进口带火控和火炮热护套的L7本土改进版主炮,采用了先进的英国马可尼火控系统。

炮塔右上方的炮镜是识别79式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在动力方面,因为为了避免出现69式研发初期出现的高指标难以实现的问题,79式仍然保留了580马力的发动机。集体式三防系统成为标配,同时还为车组提供了全套的夜视设备,使得79式成为PLA第一款拥有完全夜战能力的MBT。

1984年,79式(当时还称69-3,尚未定型)主战坦克参与了共和国成立35周年阅兵,代表了当时解放军装甲部队的最精锐力量。

79式正在执行阅兵前的检修工作,在作战部队中很多79式是不安装裙板的

1986年,79式正式定型,并投入量产,2019年,79式全部退役。(59还在服役啊喂!)

79式还有个外贸版本,称为79-II,安装了炮塔格栅,安装了烟幕弹抛射装置,换装轻型炮塔热护套,同时将自用的火控系统改成了自动简易装表火控

79-II的照片真的少,全网就那么几张一样的

立项后并未深入研发,项目废止。(但是有些资料指出这个型号在99年的时候还被拉出来当炮射导弹的试验车)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自主研制并投入量产的MBT,作为80年代唯一的MBT量产成果,作为中国坦克史上最大的外汇创造者,69式无疑是我国装甲力量发展道路上的一块丰碑。虽然它确实存在缺陷,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但是上面的59还在服役啊喂!)

这个专栏也是经历了好多次修改才得以完整过审,请大家把遵纪守法打在公屏上...

喜欢的朋友请不要吝啬点赞和硬币,持续更新,欢迎关注。感谢各位捧场:3

好啦,以上就是MadeinChina 式主战坦克全部内容,都看到这里了还不收藏一下??搜索(坦克,军事,PLA,主战坦克,星海,装甲,军事科技,79式)还能找到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