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 > 花生漫画专题 专注于漫画创作而没有社交的舒尔茨

花生漫画专题 专注于漫画创作而没有社交的舒尔茨

花生漫画专题 专注于漫画创作而没有社交的舒尔茨

本文核心词:翻译,漫画,日文,传记,SNOOPY,作者,史努比,查理布朗,PEANUTS,花生漫画

注:原文标题为《“午休时间很孤独”——不与人交流专注漫画的“史努比之父”》(「昼休みが孤独だった」人づきあいをせず漫画に没頭した“スヌーピーの父”)。文章原语言为日语,由主页君译制并重新排版, 微博用户·七星魔法使协力校对。

在创作《小家伙》的查尔斯·舒尔茨,约摄于20世纪40年代末,该作为《花生》的雏形。

从史努比、查理·布朗再到露茜,天才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一生都在画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漫画作品《花生漫画》。虽然他通过这部世界级无人不晓之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另一方面,他经常被自身的自卑感所折磨。

传记《史努比之父:查尔斯·舒尔茨传》(スヌーピーの父 チャールズ・シュルツ伝/Schulz and Peanuts: A Biography)通过分析舒尔茨的书信、笔记等在内的私人资料,以及对其亲属、相关人士的采访,展现了查尔斯·舒尔茨的一生及其为人之道。

※本文摘自大卫·迈凯勒斯(David Michaelis)著、古屋美登里翻译的《史努比之父:查尔斯·舒尔茨传》,由亚纪书房刊出版发行。

查尔斯·舒尔茨把自己消极的一面也反映在角色中

为了描写日常生活的细节,舒尔茨常常瞪大双眼睁开双耳,仔细观察周围井然有序的世界,而他的画法依然简单明了:多数的漫画作品都会尽量画出更饱满的内容,但《花生》却有许多留白,不靠浮夸动作或华丽台词来吸引读者。

作品描绘的角色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琐碎烦恼,在实际上并没有设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普通人。这里面,“没有解决之道”被放在漫画情节的核心,就像舒尔茨在那时所说的那样:“因为90%的幽默存在于所描绘的事物之中。”

所谓漫画的媒质,一般是由激活漫画内容的创意(通常是插科打诨的噱头)、任何人能看懂的人物情节以及令人开心且充满张力的画面构成。以往很多漫画家受商业市场的影响,比起专注细腻画工来说更加注重引人入胜的创意,而《花生》则把这两样东西给联结起来。

漫画初期的人物设计稿,为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风格。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视觉取向,并清楚地表现出普遍的真理,所以作品的构思如果不通过这样描绘就无法体现,进而就无法把创意表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对史洛德来说是一台钢琴,对莱纳斯而言是一条安心毯。

因此,舒尔茨通过查理·布朗表现出了他犹豫不决的情感,将“自身最糟糕的部分”化身成为阿兰(Violet Gray),将挖苦及爱讽刺人的心理化身为露茜,将个人威严和“奇思妙想”化身为莱纳斯,将完美主义原则和对艺术的奉献精神化身为史洛德,并把“自认为很有才华却从未受到赏识”的感觉投射到史努比身上。

“小孩比大人更辛苦”是查理·布朗的名言

在美国社会有这样一种假定前提:每个孩子都是幸福的,并且童年是美好的,只有大人才会有麻烦和痛苦。然而舒尔茨通过事实证明,儿童的痛苦要比成年人的痛苦要痛苦得多,且儿童的挫败感会更加沉重和令人难忘,这也是自然法则(就像过去男女之间的性别优势)的体现。

在漫画中,查理·布朗因为自身圆头常被阿兰和佩蒂等人反复开涮,并与沙滩球、地球仪、烤馅饼的圆盘、月亮乃至是气球等事物进行比较。尽管查理·布朗时常觉得自己很惨,但他很快就从这种状态中恢复过来,最终不再生气。所以当佩蒂问他“你愿意做亚伯拉罕·林肯吗?”时,查理·布朗回答道:“我不想,做一个平凡的的查理·布朗就已经很辛苦了!”

这是出自1950年11月23日的《花生漫画》。

在常人看来,小孩子并没有什么根本的不满,在他们感到痛苦的时候会在“抵抗—哭泣—尖叫—最终接受”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然而,舒尔茨给作品中的孩子们赋予了终身的不满,也就是和成年人一样所怀有的情感,因此读者从“一个可怜的、不被爱的、常被人误解的圆头小子”查理·布朗身上看见了自己的样子。

这也是为什么当他注定要在本赛季输掉所有比赛时,查理·布朗的神情依然威严满满,即使受到他人侮辱也要忍耐并表现出平静的态度,因为查理·布朗已经是欣然接受了当一个“查理·布朗”是一种令人筋疲力尽的痛苦过程。当人们在观察查理·布朗时,他们并不像是欣赏其他卡通人物那般简单,而是思考变成弱者的意义,以及成为这个世界上渺小孤独之人的意味。

虽然美国人相信友谊、团结和开放,但最终每个人还是被疏离感和孤独感所折磨。自然,这种孤独感也深深植根于舒尔茨,以及他的家人和其性格。所以像这样的角色在漫画的最后一格里,往往会从被击倒的绝望感中挣脱出来,进而直面读者。

“我感觉自己快要哭了……”(出自1959年9月5日的《花生漫画》)

“我能做的就只有画漫画。”

舒尔茨没有走出位于金箭大厦(Golden Arrow Building)的工作室,也没有与其他漫画家有来往。尽管在有了工作室后感到“非常开心”,但他依然还是处在“孤独”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午休的时候更是如此。

舒尔茨夫妇的自立心很强,从不与他人交往,既不去爬山远足也更不去镇上游泳——这正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足不出户。在夫妇俩看来,与其在自家车库举办万圣节派对并邀请附近孩子,也远比踏入成年人的社交圈好很多。舒尔茨常常表示“相互亲近认识是件需要时间的事”,他之所以这么说也许是因为他和妻子乔伊斯(Joyce)确实是想拓宽交际的范围,但在实际上还是两人世界更舒服。

舒尔茨一家及其宠物,约摄于20世纪60年代。

这也是为什么,舒尔茨在科罗拉多州城市科罗拉多斯普林斯(Colorado Springs)的时候,为了结识第一对好友范佩特夫妇(菲利普和鲁昂,PhilipRouen Van Pelt)足足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舒尔茨说过:“我能做的就只有画漫画,所以我只能画漫画。”

他进一步解释道:“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时是最幸福的。画漫画的时候既是快乐的,而画画的时候也是愉悦的,无论多么细小的线条我都尽可能地给完美画出来,并且我为自己涌现的灵感而感到骄傲。我一边把点子想法画成画,一边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只要想到这个点子是属于我自己而不是其他人时,我便倍感自豪。”

“作品中只有我自己。”

“这部漫画作品只有我自己……所有的角色都是我一个人,因为自己的一切都包含在漫画当中……”舒尔茨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这样表示过。虽然作为“美国中西部平凡男子”而生活,但他有理性和天赋,也有利用这些能力的机智和意志,所以从小舒尔茨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在学校期间,没人能够洞悉和敏锐地理解舒尔茨的杰出才能,而能够包容他的只有那些沉默寡言的好友及难以驯服的宠物狗。在个人生活方面,虽然深爱的父母并没有正式的学历,但他们为舒尔茨提供了安全的家,同时小心支持了没能把握自身远大梦想的儿子。

青年时期的舒尔茨及其父母,还有宠物犬史派克。

不过,父母能给的只有浅尝辄止的实践忠告和函授帮助而已。自那以后,舒尔茨的成长故事中除了自己以外就没有其他有意义的人物登场,可以说在他的人生经历里就再也没有他人教过他任何有用的东西,就连为了实现自身梦想该怎么做的细微规划都没人指导过他。

这位孤独的艺术家在恍惚和不安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而生母的过早病逝和他对这个世界的苦恼察觉也让舒尔茨有了更深的学习体会。而从他还活着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只有他知道自己会在自己的人生框架中成功。

正在创作漫画的舒尔茨,约摄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不管是否有人想要偏离他的初衷,在最后他还是做出了自己的最终判断,并在四格漫画中热情创作属于自己的台词语言和漫画线条。舒尔茨知道,一旦《花生漫画》风靡起来时,他就会自己一个人创作下去直至离世,并由此下定决心绝不依赖助手和他人的协助。

可以说,《花生漫画》的每一篇漫画都是舒尔茨以自己独特视角描写个人的最高杰作,每幅漫画的想法都是属于他的,因为这部漫画是他的所有,也就只有他才能做到。

而舒尔茨一直坚信这一点。(全文完)

《史努比之父:查尔斯·舒尔茨传》英文原版封面。

以上就是花生漫画专题 专注于漫画创作而没有社交的舒尔茨全部内容;搜索关键词(翻译,漫画,日文,传记,SNOOPY,作者,史努比,查理布朗,PEANUTS,花生漫画)还能找到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