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 > 广东省汕头市陈慈黉故居 陈慈黉故居

广东省汕头市陈慈黉故居 陈慈黉故居

陈慈黉故居 广东省汕头市陈慈黉故居

陈慈黉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是由旅外侨胞陈慈黉家族兴建而成。建筑风格中西合璧, 凝聚了潮汕民居的建筑特色,既保留潮汕民居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的建筑风貌,又效仿中国古典的宫廷式建筑,富丽堂皇,古朴典雅,在此基础上更融进西方建筑艺术。宅第主厅堂为四点金布局,双侧火巷 也称双背剑,近似北京故宫东、西宫格式,分若干个小院落,构成大院套小院,大屋拖小房的住宅网络,加上楼梯、天桥、通廊与屋顶人行道,里应外合,迂回曲折,扑朔迷离,令初晤者,如入八卦阵。被人盛赞为岭南第一侨宅、潮汕的小故宫。陈慈黉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评为汕头八景之黉院惠风。

陈慈黉故居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开始建造豪宅,历经三代人,跨越两个世纪。从祖居地刘厝建到新乡,相继建了12座,而现在人们经常提起的,总是这后来兴建的4座,即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三庐书斋,这四座宅院共有厅房506间,占地面积25400平方米。相传陈家大院屋多,居者少,为使空气流通,专门雇用一个仆人专事开关门窗。每天早晨起床,把里里外外所有门窗打开,继之再关闭,一天的时间便接近黄昏了。其偌大程度,可见一斑。前二座及三庐历时各十年完成,善居室历时17年还未竣工。后因日寇侵入潮汕不得不被迫辍工。堪称史诗式的家族工程。

陈慈黉故居的建筑材料汇集当时中外精华,其中单进口瓷砖式样就有几十种,这些瓷砖历经近百年,花纹色彩依然亮丽如新,各式门窗造型饰以灰塑、玻璃、高雅大方,富丽堂皇;木雕石刻多以花鸟、祥禽为内容,表达吉祥、吉庆、富贵的美好愿望;此外故居内的书法石刻皆出自当时名家之手,一字千金,是一本集众多书法名家手笔的活字帖。

四座宅院,各有所属,分别为次子立梅、长子立勋、幼子立桐而建。

郎中第,是为纪念曾官拜郎中的陈慈黉之父而命名,清宣统2年 公元1910年动工,历时10余年始建成。整座建筑物为龙虎门硬山顶驷马拖车式,共4进阶,龙虎门内置舍南、舍北书斋各l座;两厢为平房,四周由骑楼、天桥连接。有房126间,厅32间。

寿康里,民国9年 公元1920年兴建。格局与郎中第基本相同,与三庐成犄角之势。有房95间,厅21间,门窗嵌各色玻璃,闪光透亮,金碧辉煌。

善居室的主人是陈慈黉幼子立桐,因其早逝,故这座楼宅基本由幼媳一手督建。关于幼媳及建造这宫殿式大屋过程的各种传说,更增添故居的神奇色彩。

三庐则是族中长辈议事和接待贵宾的场所,因其建筑风格形似书斋、别墅,后人遂称其为三庐书斋。除此之外,慈黉故居还包括小姐楼及永宁寨 两部分,小姐楼位于慈黉故居左前侧,既自成一格,相对独立,又与方院紧密相联。近瞰田畴绿野,一马平川;远眺浩渺烟波,舟楫樯影。是宅第中光线、视野最佳的位置。而距慈黉故居西面1公里处的永宁寨,则是慈黉先祖陈廷光所建,距今已有270多年历史,该寨与梅州客家的圆形村寨有所不同,是建在平原地带,并且外形是正方形,被人们称为方寨。尽管永宁寨的建筑结构迥异于慈黉故居前四座富有潮味的宅第,但彼此间;却是一脉相承的,慈黉故居是古寨的发展,古寨是慈黉故居的根。

如此高超技艺美轮美奂的建筑群落,倘若没有人道破,绝对会猜想是名师主理设计的,令人称奇的是慈黉故居的建造,既没设计图纸,又没建筑名家指点,一应工匠都是乡里请来的,他们听凭主人有些随心所欲的口头指示,往往一堵墙、一扇窗,就要推倒重来好几次,他们的理念是,只求质量不赶进度。

为求工艺奇特精巧,斗拱、檐壁皆贴上进口彩瓷,那些专业嵌瓷的师傅都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他们互相斗智斗艺,作业时皆用布幕遮挡,防止互相干扰,摹仿,只博交卷时主人一声喝彩!嵌瓷多为潮汕传统的书卷,花鸟虫鱼;也有西方石膏泥塑,几何图形;浮雕、通雕、阴刻;通廊石柱梁上还巧妙地将英文字母点缀于花纹中。采用的釉面砖近百种,把各个门斗、墙面,地面铺上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图案。这些上等建筑多是当时从泰国、西欧、上海等地海运进来的。为了修建这一座座豪宅,慈黉家族专门雇人挖了一条小运河,从韩江入海口一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