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 > 吴、陈比武,吴公仪才是利益的赢家 吴公仪 陈克夫

吴、陈比武,吴公仪才是利益的赢家 吴公仪 陈克夫

吴公仪 陈克夫 吴、陈比武,吴公仪才是利益的赢家

1954年1月,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长子吴公仪与白鹤派拳师陈克夫立下生死状,在澳门花园游泳池比武,借以募款救济香港火灾的难民。吴陈比武轰动港澳,观众万余人。

这场“世纪大战”只打了很短时间,评判结果为双方不胜、不和、不败而告终。第一回合,吴公仪击中陈克夫的鼻子,陈因流血过多,休息超时。第二回合,双方多用脚踢,因踢超过规定过膝的公约,公证人宣布停止比赛。

对太极拳实战性的质疑,民国时期早已有之。观看当时比赛录像,从实战角度评价,双方的确不堪。无论武术世家出身的吴公仪,还是拿过拳击比赛冠军的陈克夫,场上表现均欠佳,缺乏专业水准。当然,以现代擂台标准评价那场比赛,肯定失之偏颇,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擂台状况和水准。如果把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国考”擂台比赛录成视频,可能同样不是常人所以为的那样!

这次吴陈比武,网络评价形成两个阵营,一类说:传统武术用到实战中都变成了王八拳,像小学生打架似的,现实与电影电视演的差距也太大了!有网友调侃道:论观赏性比不上广场舞,看完以后,我猛然发现我也是会武功的。另一类则说:中国传统的文化,不论中医或是武术,都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为什么作为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没有信心,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没有信心?

大家大多都用现代的眼光评价当时的比赛,吴陈比武给吴家带来的好处却被许多人忽略了。吴陈比武之后,吴公仪及吴氏太极拳名噪一时,海外团体纷纷致函邀请。吴公仪派长子吴大揆在香港弥敦道开设九龙鉴泉太极拳分社,派次子吴大齐、侄子吴大新等分赴新加坡、吉隆坡、马尼拉等地设立分社。后又因社务发展,再购买九龙佐敦道保文大厦顶楼为总社新址,原於香港骆克道的总社改称香港分社,由女儿吴雁霞及女婿郭少炯主持。从此,吴氏太极拳风行东南亚、发扬于海外多国。

太极拳能不能打,被有些人当作网络卖点加以利用。是非曲直,每个人都有眼睛和判断力,太极拳前景如何未知,时间可以检验一切。太极拳如果真是块金子,不管怎样都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