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 > 

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

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

现在基本一砖头都能拍死好几个大学生,大学生到处都有!很多毕业的人或者正在上大学的人,都在讨论着大学无用论!那么上大学到底有没有用?我们是否应该把大学的这4年时间运用在别的地方呢?

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

大学无用论,继读书无用论之后一个更为高大上的口水词。大学无用论是最近几年较为流行的词儿,随后,就有不少的人因为抵抗力不行而感冒了。在前些年的读书无用论时候,人们大都是在说,读书有个啥子用嘛,回来放牛得了。那个时候,那些没有条件读书或者价值观不太正的人们对着别人家读书的孩子流口水,可是随着近些年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入学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问题又来了,大家都能读书,但并不意味着大家都能上大学。恩,没错,就是在高中之后的那个分水岭,导致了众人价值观的再一次平分秋色。

大学无用论差不多就是在这个时候飘起来的。至于具体的原因很简单羡慕嫉妒恨。这个时候那些孩子没考上学的家长自然不能再说读书无用论,因为他们的孩子也读过书,只是没考上大学罢了。为此,他们必须调整战略,把读书无用论的打击目标进一步精确为大学无用论。其实际意义和出发点仍旧没变。

说到大学无用论这个问题,需要首先考虑两个问题:一,什么是大学?二,这里的无用具体是指哪方面?大学,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大学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组织,包括综合性大学、学院、高职高专等的学校,也包括成人教育,自考等学历教育。随着近些年人们思维和价值观的提高,大学被认为是提高和锻炼青年真正成长成材的教学基地。而无用具体指的是什么?在大学无用论这个概念里,无用基本上被认为:对找工作不能增加砝码,尤其对赚取财富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以前的中国社会,大学生是被标配工作单位的,也就是说入了大学门,就是国家人。工作不愁,饭碗有了,生活自然也就安了。恩,那个时候谁也不会说大学无用论。随着人口急剧增长,社会资源人均分配显得紧张起来。大学生多了起来,学校面积也大了不少,然而,此时肯定会有不少人认为物以稀为贵。说什么,你看看现在满街都是大学生,大学生不值钱了。我想说,你他妈走错路了。打个比方,你有一个当官的儿子,而你的邻居有五个当官的儿子。那是不是说人家的儿子因为数量太大就贬值了?每个理论都有存在的前提条件,随着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才越来越多这是必然的事情,但这并不能否认每个人的价值。在这方面,物以稀为贵绝对不适用。

恩,正如上面所说,因为社会资源的紧张,人们更加看重的不再是精神需求,而是物质需求,这就注定了大多数人推送孩子上大学的目的:争取更多的财富,占有更多的资源。实际上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从今天的物价和生活节奏来看。绝对有情可原。这也更能证明,随着社会资源的日益紧张,人们之间更多的是资源掠夺,而不是精神交流,这也是我们和前人们的最大区别。

很多人说大学无用论,其实这倒也不是个完全错误的话题。关键是要看你从哪些需求方面去看,如果你上大学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那恐怕这就是个正确命题。因为大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个教育机构,它是一个教会你如何独立思考,如何正确做人的地方,在这一阶段,你需要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尽管大学里也有金融专业,但恐怕老师们也没教你怎么炒股、开店、投资吧?归根说来,它仍旧是一门学问,而不是一门赚钱课程。大学也不是赚钱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这里是学者而不是商人。

如果说大学无用论。那你告诉我,发射导弹的那些家伙,捣鼓卫星的那些前辈,他们都是从哪来的?你可不要告诉我都是从耕田的大叔里面挑出来的?当然这并不是贬低农民,各行各业都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农业更是基础。但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甚至国家领土的完整安全,这都需要从大学走出来的高科技人才来完成。你说大学无用论,为什么每年还能有这么多人进入到国家机构为国家作贡献,而且还拿着很不错的工资(尽管他们可能已经不再看重这些)。大学不是无用,而是对你来说无用。因为你没有抓住大好年华去学习一些什么。所以你觉得空虚。

大学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式一段和青春糅合在一起的靓丽风景。搞清楚自己上大学是为了干嘛来的?是冲着钱来的?是冲着学问来的?是冲着人生体验来的?是冲着报效国家来的?是的,每个人上大学的目的都不一样,对于那些冲着赚钱的家伙们,我想说,既然你一心想着赚钱,那你干嘛不去工地上搬几年的砖?还把你家人搬砖赚来的钱交给这个不能让你赚钱还反倒吸你钱的家伙。你这明显就是拉不出屎怪茅坑。是不是以后的大学通知书上都应该附上这么一句话:温馨提示:本大学不能让你拿到更多的工资,如不合胃口请慎重选择。没错,你应该提前想清楚,别等时候再乱吹风。再者,说大学无用论的家伙们大都是向钱看的,所谓空瓶最响。越是肚里没货的家伙越是你懂得。这对于你本人和你母校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耻辱。

而对于那些孩子没上大学,因为眼红就一直跟风唱说大学无用论的家伙,只能说,这的的确确是一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你不要跟我说你没有,其实你就有。无论到任何时候,我国高校再扩建,招收人数再怎么增长,大学生再怎么多。请记住,每一年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你可以不上大学,但你绝对不能对一个没吃过的苹果自信的谈论的唾沫星子直飞。

没去那里的,不要说它无用,因为你没尝过就没有发言权。从那里出来的,也不要说它无用,因为那是你花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几年走过的路程,所谓经历过都值得。人生中没有哪一步是不值得的。对得起它,更对得起自己。

最后想说,社会资源紧张的不行,但无论何时都请记住自己的底线和自己的三观。我们是所谓的高级动物。既然高级,那就不要像一群疯狗一样为了几块骨头而讨好别人、相互撕扯,最后通过得来的骨头多少来判定谁是自己的朋友。你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

大学生工作真的难找吗?

大学生说:理想工作难找选择范围有限

围绕就业话题,记者在部分高校进行了一番走访。合肥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占陈昊说,选择这个专业主要是个人兴趣所在。以后就业也想从事财务管理相关方面的工作,会优先考虑一些大型公司、企业等。在大学期间也做过兼职,感觉现在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可选择性不大。

和占陈昊观点相似的还有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芮雪。她说,进大学之前选择这个专业,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喜欢,毕业以后也会寻求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像证券、投资公司等都可以考虑。自己将就业的目的地优先定在江浙、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她认为目前工作还是相对比较好找的,关键是好工作、自己理想的找不到。

而就读于安徽大学的朱统目前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相关方面的书籍。正在为明年的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做准备。他介绍到,现在就业压力相对较大,自己所学的金融专业目前看来还是一个就业面相对较好的专业。毕业后,第一选择是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相对于那些金融证券公司,工资虽然相对较低,但是感觉比较稳定。

职能部门:就业形势稳中有忧压力不减

根据省人社厅的统计数据,2011-2014年,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分别为26.7、27.9、29.4、31.5万人,累计有115.5万名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分别为93.1%、95.3%、95.5%、95.75%,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省就业形势虽保持基本平稳,但稳中有忧,特别是今年高校毕业生31万人,加上历届未就业的,总量将达3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减。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年底,每年一度的应届毕业生求职季将迎来关键阶段。

当前,我省劳动年龄人口供给仍处于高峰期,到2020年前后都将保持在4700万人左右。从今年供求总量来看,全省有135.1万名劳动者需要就业,而新增就业岗位约有91.3万个,岗位缺口近44万个,就业总量压力长期存在。而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较高,劳动技能与经济转型升级不相匹配,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城乡基层就业创业的意愿不强。

新常态下,宏观经济运行压力加大,依靠经济高速增长的就业红利逐步消失。2016年,我省预计高校毕业生32.6万人(其中研究生1.5万人,本科生14.9万人,专科生16.2万人),就业工作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政协调研:大学生就业难在哪?

今年,省政协将有关推动大学生就业的提案作为重点提案进行督办,省政协专题调研组还前往滁州、亳州、芜湖三市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创业政策碎片化、毕业生择业观念、就业结构性矛盾等三方面。

调研组提出,当前就业政策仍需完善落实,如高校就业工作经费还没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校园就业招聘活动补贴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基层就业政策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费补偿代偿政策还没出台落实办法;大学生创业存在门门槛高,手续繁杂,小额担保贷款困难等问题,高校毕业生很难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

虽然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比较客观的认识,但在择业观念上还是老传统占上风,多数大学生就业首选仍然是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发达地区。不少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准,追求白领、金融等高收入、体面的工作,不愿到基层或生产一线就业。少数学生过分挑剔就业条件,不乏有业不就者。

调研组认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一方面由于产业改造升级换代较快,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往往高于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速度。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规律的滞后性,必然形成人才市场供需配置的时间差,影响培养模式改革和就业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低端劳动力相对充足,高端劳动力短缺,毕业生和熟练技术工人的过渡需要时间,也是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