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 > 

猫头鹰为什么总是晚上出来

猫头鹰为什么总是晚上出来

动物种类繁杂,而且每一种动物之间的生活习性也是不相同的,有的动物会在冬天选择冬眠,还有的动物是夜行者,而猫头鹰就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它经常是在白天睡觉,晚上外出捕食,可是大多数的动物都是在白天活动,晚上睡眠,那么猫头鹰晚上活动能捕捉到食物吗?

猫头鹰为什么总是晚上出来

猫头鹰是典型的夜行性鸟类。它的视觉神经非常敏感,白天的紫外线会对它的眼睛造成伤害。并且猫头鹰的生理结构已经发展成适合晚上捕猎的了。猫头鹰的眼球呈管状,有人把猫头鹰的眼睛形容成一架微形的望远镜。在猫头鹰眼睛的视网膜上有极其丰富的柱状细胞。柱状细胞能感受外界的光信号,因此猫头鹰的眼睛应该能够察觉极微弱的光亮。

如果把鸟眼比做照相机的话,那么大多数适于白天活动的鸟的眼睛是小口径的标准镜头,猫头鹰的眼睛就是大口径、长焦距的望远镜头。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猫头鹰是靠视觉在黑暗中飞行和捕食的。但是,如果用一般鸟类所具有的视觉感觉系统来衡量猫头鹰的话,那么要达到猫头鹰这样的视力,它的整个脑部就得都由视觉神经组成!

猫头鹰的听觉非常灵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听觉起主要的定位作用。猫头鹰的左右耳是不对称的,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而且左耳有很发达的耳鼓。大部分猫头鹰还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样的耳廓。猫头鹰的听觉神经很发达,一个体重只有300 克的仓鸮约有9.5 万个听觉神经细胞,而体重600 克左右的乌鸦却只有2.7 万个。

另外,猫头鹰脸部密集着生的硬羽组成面盘,而这个面盘是很好的声波收集器。猫头鹰硕大的头使两耳之间的距离较大,这可以增强对声波的分辨率。当一只猫头鹰在黑暗的环境中搜索猎物时,它对声音的第一个反应是转头,如同我们在听微小响动时侧耳倾听一样。但是猫头鹰并不是真正地侧耳倾听,它转头的作用是使声波传到左右耳的时间产生差异。当这种时间差增加到30微秒以上时,猫头鹰即可准确分辨声源的方位。猫头鹰一旦判断出猎物的方位,便迅速出击。

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小于1 千赫,而一般哺乳动物的耳朵是感觉不到达么低的频率的。这样无声的出击使猫头鹰的进攻更有闪电战的效果。据研究,猫头鹰在扑击猎物时,它的听觉仍起定位作用。它能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不断调整扑击方向,最后出爪,一举奏效。当然,猫头鹰在捕食中视觉和听党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它正是在各方面适应夜行生活而成为一个高效的夜间捕猎能手。

猫头鹰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要想养猫头鹰,一定得充分照顾到它们的生活习惯。它们喜欢站在高枝上,机警地扫视着地面,一旦发现哪只倒霉的耗子露出些许行迹,就立刻无声地飞扑而下,一击必杀,扯碎然后吞掉,这就是猫头鹰的生活。

 要把它们收为宠物,还要解决口粮问题。超市可没有猫头鹰粮,所以只能DIY。猫头鹰是纯肉食动物,要养它们,就要先备一个大点的冰箱,买一堆小白鼠、兔子什么的,稍微屠宰一下,把内脏掏掉,搁冰箱存起来就行。

 排泄也是个问题。鸟类可不像哺乳类会定点上厕所,它们为了减轻体重便于飞行,随有随拉,尿则会随着便便一起排出,很容易弄得到处都是。猫头鹰还有上吐下泻的毛病,它不大会啃骨头,什么东西都是连皮带毛加骨头一起吃进去,消化不了的再吐出来。这些东西处理起来,可比铲猫砂、捡狗屎要恶心多了。

 猫头鹰一年四季都会换毛,打理起来非常麻烦。而且俗话说狗要遛,猫得逗,猫头鹰也需要运动,但对猫头鹰来说,飞才算是运动。像海德薇那样的雪鸮,一般能长到半米多长,这么大的鸟扑腾起来,一般家里是容不下的。想养猫头鹰还就得准备一间大房子,或者在家外头弄个大笼子。

 猫狗发情时那种闹腾,和猫头鹰比起来也不算什么了。猫头鹰可是夜行动物,猫头鹰叫春也比猫猛多了,发情季节里它们会精神抖擞地成宿叫唤。你还不能给它们做绝育手术,因为猫头鹰的数量一直不很多,需要保护。

此外,猫头鹰是一种很认主人的动物,特别是由人从小养大的猫头鹰,它会把饲养者当成妈妈,只吃这个人喂它的食。真养了猫头鹰的话,你这辈子的长假、黄金周就全都泡汤了要知道,猫头鹰个头较大的种类能活30来年,个头小的也能活十来年。

虽然认主人,但猫头鹰跟人却一点都不亲。它们可不像猫那样喜欢被人搂抱拍摸。即使是主人,轻易碰它们也会被啄。它们野性十足,也不会嘴下留情或像猫那样把爪子收起来,一旦中招,后果严重。但凡它们落脚的地方都会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记。主人想用高档家具?还是免了吧。唯一的好消息是,它们不会感染狂犬病,被咬也不用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