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 > 

旅游不合理低价出现的原因?

旅游不合理低价出现的原因?

旅行成了人们生活中的调味品,人们离开自己的生活区域,选择旅行,去别的地方寻找自由。现在市场上有低价旅行团,甚至还有零元出行,听起来不可思议,可是在我们的市场上确实存在。出行都是有成本的,有些人会贪图便宜找低价旅行团,低价旅行团们如果不是公益的话是如何操作来赚钱的呢?

旅游不合理低价出现的原因?

曾几时,海南旅游一直是国内投诉率极高的省份,但近几年,不知不觉这顶桂冠已经戴在云南的头上。云南省旅发委已经在8月份至10月份期间联合公安、质检、工商、税务、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想铲除低价这个毒瘤,结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言归正传,是什么催生了低价旅游呢?

一、人们的需求发生变化

曾几何时,旅游已成为时尚,出门旅游已经成了中国大部分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甚至拓展到了经济形势较好的乡村,旅游已经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十年前的旅游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能享受得了的消费行为。曾记得刚开始进入旅游行业,参团的都是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好的国内游,效益差的省内游,再差的,也要来个周边游。散客国内游游几乎是见不到的,再者作为地接社也不愿意接待散客,闲麻烦,也赚不到钱。在全民旅游的时代,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于是催生了低价旅游。

二、旅行社准入门槛低、经营风险大、效益不稳定等因素,导致行业内普遍追求短期利润

这是行业导致低价的最根本的原因。旅行社的准入门槛较低,旅行社投入少、见效快,于是催生了旅行社数量的快速增长。同时很多从业者不注重品牌意识,只要创造现金流即可,这样加剧了市场的恶性循环。从旅游市场的供求来看,旅行社是属于中间商,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其供需能力受限于其他旅游企业的生产能力,同时旅游产品又是不能存储的产品,因此,在市场环境中处于劣势。从需求方面来看,旅游产品受淡旺季影响非常强烈,旺季导致需求大于供给,利润可观,但是在淡季,这种低价的竞争尤为激烈。因此,这种供需的不平衡催生了低价的市场。这种不稳定性表现在北方的旅游特别明显,冬季酒店、饭店、旅游车等资源限制,可是在旺季,酒店甚至出现一房难求。

三、旅游需求及消费心理因素导致低价的产生

1、我国的消费需求还处于低水平阶段

从整个旅游市场大环境来看,虽然每年出游人数在增长,但是从整个出游的人群来细分,客单价较高的线路,诸如现在的高端游市场份额还是占比较小,绝大部分其中在中下游水平,从这方面可以反映出我国的旅游市场还停留在观光游的阶段,价格还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服务质量难以界定,信息的不对称加强了选择难度,消费者不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当旅游产品还没有形成品牌的时候,人们在购买的行为习惯和去超市购物有着同样的心理物美价廉,可能吗?你家的东西即实用、质量又好、价格还超级便宜,有这样的好事吗?物美价廉在商界是一个天大的谎言。人人都知道万科的房子质量好、小区环境好,但是价格会便宜吗?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是商界王道。同时旅游的体验感只能是在消费的过程中来体验,而且不同的人对于导游、景区、酒店等相关旅游服务产品的认知度有差异,很难达到统一的标准,因此很多人不愿意去支付高额的旅游费用。

四、在市场资本进入旅游市场以后,为了更好的占入口,抢流量

目前无论是传统旅行社还是旅游大鳄OTA,都在价格上做文章。因为旅游这种极易模仿的产品,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很难在产品上占绝对的优势,所以大家就在价格上做文章了。线上旅行社疯狂贴补,其实就是所谓线下旅行社的零负团费。其实大家都不傻,这样做的目的在短时间内看似旅行社在吃亏,但是从目前互联网发展的势头来看,谁抢先占住了入口,有了流量,谁就能获胜。驴妈妈、同程、途牛在全国各地或开直营店、或加盟、设立办事处,目的不就是这样。其实传统旅行社早十年就已经开始抢占入口了,有实力的地接社在各地设立办事处或者成立分公司。

五、人们对于旅游线路价格认识的固有思维

经常出门旅游的人们对于旅游的价格都会有一个定位,因为这种线路的价格长期以来已经深入人心了,比如哇哈哈矿泉水,通常情况下大家都知道价格是1.5元/瓶,突然卖2元/瓶是不是大家就觉得奇怪呢?旅游线路价格也一样,比如兰州出发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双飞十日游,在人们心目当中已经形成了2500以下的价格定位,旅行社就很难在广告中改变这种状态。还有一种情况,比如西藏的旅游在2007年青藏铁路开通以后,大家都知道坐火车进藏的价格都在5000块以上,如果有旅行社突然卖3000元,人们第一印象是什么?不可能,这中间一定有问题。这就是固有思维,一旦形成,在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

低价,有利有弊,只要不走极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着存在的合理性,而且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消失。

低价旅游团是怎么赚钱的?

对于旅行社暑期团依旧需要购物盈利的现象,中青旅某门店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欧洲线路相对正规,无购物涨幅一般占到团费(除去机票成本)的两到三成;而以东南亚为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中,行业普遍赌团,即以低于成本价组团发团,然后赌游客到目的地以后,进行购物让地接社扭亏为盈。中青旅某门店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暑期到东南亚的旅游团一半赔钱一半赚钱。如对中青旅一款新马泰10日的产品(报价5200元/人)连往返机票都不止5200元,我们赚钱基本全指望购物,该人士直白地表示。

业内人士透露,对于旅行社赌团现象,大型旅行社情况相对较好,相比之下中小旅行社赌得厉害。目前市场上成本6000元的团售价普遍4000元左右,行程期间只有人均消费1000元以上,导游和地接社才能保证不赔钱。

与是否安排非自愿的购物相比,更令人担忧的是购物和自费的频率。据了解,某知名民营旅行社在东南亚行程中,购物店基本每天一个;而另一家著名民营旅行社的东南亚产品中,为游客安排的自费站点多达每天3-4站。该旅行社销售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东南亚无购物需要增加团费,无自费还需另加团费,不然导游拿不到回扣会不高兴,游客在国外就不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