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 > 

沙特阿拉伯的中国女人生存现状

沙特阿拉伯的中国女人生存现状

在阿拉伯世界大男子主义天经地义,男性从大的层面说主导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从小的层面看,对女人享有绝对的权威,女人没有权利在没有男性的陪同下离开家门,更不用说工作了。男性在家是绝对的主人,在家庭生活中绝对说一不二。

女性必须由男性陪同外出

沙特阿拉伯是大男子主义最突出的代表。2003年,沙特一名男子开车上街,着急之下将母亲、妹妹和女仆留在车里,自己去商场采购。恰巧几个宗教警察路过,发现几名女性在没有男子陪同下单独出行,于是强行将三个女人拽出车痛打。在沙特,没有男性亲属陪伴。妇女出门就是犯罪,即使是坐在汽车里,也不能排除勾引异性的嫌疑。女性在男人陪同下外出,依然会有许多约束。例如,在沙特的各个餐厅,都会用屏风或隔墙分割开单身区和家庭区,单身区实际上仅供单身男性就餐。2008年,一位名叫亚拉的美国女性商人,在利雅得的咖啡馆同一名叙利亚男子喝咖啡,遭遇几名宗教警察干预。宗教警察认为没有亲属关系的一男一女在一起就是触犯了沙特法律,两人最后被抓进监狱。

伊斯兰教允许穆斯林男性最多娶四个妻子,客观上给予男性在婚姻上更多选择的权利。因此,许多阿拉伯男人会以妻子无法生育、不孝敬父母、不擅长家务等各种理由娶更多的女性为妻,而女性则没有权利主动提出离婚,尤其是离异的妇女在阿拉伯世界基本不可能再婚,这种不对等的夫妻关系无疑给了男性在家里称王称霸的资本。《环球时报》记者在沙特的一个富商朋友,四个老婆都没能生育子女,但他拒绝检查身体,坚决认为是妻子们的问题。于是,为了不违反最多同时一夫四妻的宗教规定,他不惜休掉第一位妻子,迎娶新的妻子。当然他现在依然膝下空空。

商场上女人没资格和男人对话

记者曾经应邀前往许多阿拉伯朋友家里做客。在沙特等国家,教规严格到成年女性不能出现在陌生男人面前,在埃及、苏丹、利比亚等较开放的阿拉伯国家,即便女性可以出来和客人打招呼,但是,在整个吃饭的过程中,女主人只是象征性打个招呼,从未上桌和我们一起吃饭。就连家里未成年的小女孩,也被禁止上桌和我们一起用餐,家里的男孩子们则可以尽享招待客人的美味。

在许多阿拉伯国家,商务活动中也重男轻女。曾经有一个重要的项目在进入谈判关键期后,双方迟迟无法达成一致,外方高层坚持不在协议上签字,又不明说原委。后了解到,原来是对方的主要官员认为中方派出的女性首席谈判人员无法代表中方的意见,他的秘书婉转地告诉记者:在阿拉伯世界,女性做出的承诺是不算数的。任何正式的协议,都是男人和男人间的事。尽管很难接受这样的条件,但是为了整个项目的利益,最终中方还是选择尊重外方的习惯,临时更换了男性主谈人员。

女性曾和牛羊一样是男性财产

由于阿拉伯世界所处的中东地区气候炎热干燥、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古代那里的经济支柱是脆弱的畜牧业和连接东西方的商业,能赶着驼队跋涉上千公里,穿越无边无际的沙漠和山区,抵御敌国和强盗袭击的只有男性,男性在部族和家庭中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因此,在古代的阿拉伯世界,女性是一家之主的财产和附属品,每次部落战争后,胜方会将俘获的女性和牛羊骆驼作为战利品一起清点。

在埃及、黎巴嫩、摩洛哥等世俗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妇女获得工作的权利,甚至进入男性把持的传统领域,不过阿拉伯女性离获得独立身份和人格的那一天还很远。

沙特阿拉伯的中国女人生存现状:

美女在沙特惊人待遇 中国人面孔就是通行证

沙特阿拉伯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中国主宾国活动开幕。杰纳第利亚是一处地名,位于利雅得市东北方约半小时车程的地方,离机场不远。

中国媒体团大约是在中午12点钟从酒店出发,先去中国城的一家中餐厅就餐。来自苏丹的司机虽然自称知道怎么走,但是事实证明他对路并不熟悉,因为没走多远,他就发现方向不对,只得掉头回来。我们开始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看到他连连拍了几次方向盘,嘴里咕哝了几声,大家就知道,走错了。所以之后大家都非常害怕他拍方向盘,即便他只是表达对路况不好或别的司机加塞的不满。几经周折,我们终于抵达中国城的中餐厅,饭菜早已准备好。

在利雅得想要吃一顿和在国内一样地道的中餐基本上可以说是奢望,所以我们也没有对这里抱太大的期望,将就着吃吧,虽然这里的厨师厨艺连国内最普通的家庭妇女都不如。可是听陪同的中资机构工作人员讲,这里的中餐,算是很地道的了,所以很多中方工作人员都常来这里就餐,而国内的访问旅行团来利雅得也多是在这里接待,厨师是湖南人,所以菜的口味偏重。他还告诉我们,这里的餐厅有两种菜单,一种是给中国人点的,另一种则是给阿拉伯人点的,给中国人点的更正宗。

倒是我们的苏丹司机对这顿中餐吃得津津有味。最初,他对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双的筷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学着我们的样子夹菜,尽管服务员特意为他准备了刀叉。可是不管他怎么努力,菜都夹不起来,看他的手法,和使用刀叉时并无二致,根本无法让两根筷子配合得游刃有余。最后,我看到他用两根筷子叉起一个馒头加到自己的碟子里,这是他这顿饭使用筷子唯一的战果,然后又用刀切开,用叉送到嘴里。在十多种各色中国菜肴面前,你才知道用来吃西餐的工具刀叉和勺子很难有效发挥,只见放弃使用筷子的苏丹司机,用刀叉也是吃得手忙脚乱,满嘴是油。中国的筷子文化,对于外国人来说,既神秘高深,又难以一蹴而就,要想熟练使用,恐怕非要下些苦功夫不可。

此前多次听人说,沙特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这次的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中国主宾国活动让在场的中国人都深有体会。因为下午的开幕式活动,沙特国民卫队司令米特阿卜亲王、中国文化部长蔡武、驻沙特大使李成文都将参加,所以安保检查也较为严格。

可是当苏丹司机拉着我们通过检查岗时,才发现车辆没有通行证,司机向国民卫队士兵说明情况,士兵向车里仔细望了望,看都是黄皮肤的中国人,就放行了,中国人的面孔就是通行证。而在第二天我们乘车到距离利雅得八九十公里的红沙漠体验沙漠文化时,通过边防站,士兵看到满车都是中国人,就放行了。

而在场馆内外,维持秩序的安保人员对中国人也较为宽容。在沙特的很多地方,特别是政府部门和军警机关,拍照是一大禁忌,据说曾经有中国文化部的官员在拍摄一座像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政府大楼时被抓进警局一天。我们乘车行走在路上时,每当经过政府机关,司机也会提醒不要拍照。可是这次活动中,拍照则相对自由,即便是王储的车队、国民卫队的装甲车,也没有禁止中国记者拍照,只是在有人试图为士兵拍特写的时候,被提醒不可以。

拍摄沙特妇女除外,沙特人并不排斥拍照,只要你提前征得他们的同意,拍沙特的成年男子和儿童都不是问题,在当地人休闲的地方,很多沙特孩子一看到有人拿着相机准备拍他们,就赶紧摆好了pose,甚至还有的孩子会嫉妒拍别人多拍自己少。我在场馆外闲逛时,有一名沙特男子主动走过来要和我合影留念,我猜想他们看到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人,和我们曾经偶尔才能看到外国人的时候是一样的心情吧,便没有拒绝。合影后,他又伸出右手和我握手致谢。在沙特,一切的社交行为都要使用右手,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不能用来递送物品,更不能接触食物。

据说米特阿卜亲王对这次活动非常满意,他在中国馆参观时,吃了艾窝窝,喝了中国茶,在画卷上题字留念,还接收了不少中国参展单位赠送的工艺品。据我观察,在场的沙特人员均对远道而来的中国文化兴味浓厚,不断地拍照留念,还有沙特人问 jacky chan成龙什么时候来,成龙是这次活动中国馆的名誉馆长,只可惜这次没有到来。当然,在这里展示的工艺品也好,饮食文化也罢,都算是比较精致的,即便是在国内也不是随便到哪里见到。在品尝了厨子舍的艾窝窝后,我开玩笑说,以前吃得艾窝窝都不是这个味儿的啊,看来我还没真的吃过艾窝窝,我们这么一夸,把主人乐的合不拢嘴,连说这皮到馅都是他自己亲手做的,是流传五百年的祖传秘方。

到了晚上,负责警卫的两名士兵告诉我们,他们的王储参加这次活动很高兴,所以他们也很高兴,我不知道他们高兴是因为王储高兴了,还是他们自己对这次活动更感兴趣,还是二者兼有。他们还向我们连说了三声谢谢,还表示一定会加强警戒,保证我们的安全。其实,这两天的亲身感受是,在利雅得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不便和令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