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真相 > 

中国网络媒体问题现状 浅谈网络谣言的危害

中国网络媒体问题现状 浅谈网络谣言的危害

中国网络媒体问题现状 浅谈网络谣言的危害

本文核心词:

中国网络媒体问题现状

——浅谈网络谣言的危害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平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为我们传播大量的新闻和消息,在一些事关我们自身利益的事件发生时,网络谣言作为一种有害的衍生物,常常在网络媒体中迅速传播,危害也由此而生。

一、谣言及网络谣言的含义

(一)谣言的定义

首先我想先说明下什么是谣言,《现代汉语词典》对谣言的解释:“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而在百度百科中查阅谣言,它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受众未被明确或暗示虚构的前提下,被捏造及传播的与事实不同甚至相反的言论即是谣言。相反在维基百科中,国外学者对网络谣言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谣言研究的基础上的。一直以来关于谣言的定义很多,心理学、社会学和传播学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对于谣言的定义。尽管国内外对于谣言的定义各执一词,但多数学者还是对作为传播媒介的谣言存有某些共同的认识,一般都以“未经证实”作为谣言的本质特征。

(二)网络谣言含义与分类

从本质上来说, 网络谣言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网络谣言是谣言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它是通过网络媒介而生成并进行传播的谣言。从当前网络谣言的内容来看,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具有隐蔽性、炒作性、攻击性、报复性、宣泄性、诱惑性、强迫性等特点。互联网的出现为谣言的扩散提供了比过去更加便利的条件,与一般谣言相比,网络谣言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出现跨国、跨洲、跨语言和种族的超大规模传播奇景;传播速度更为迅速,监管者常常还来不及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就已呈泛滥之势;传播途径多样,常见如门户网站、聊天室、贴吧、即时通讯工具、微博、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可控性降低,造谣者的非实名身份和传谣者的渠道多样性都使控制谣言传播的难度加大,从而可能导致谣言的负面社会效应和社会影响被放大,进而引起人们态度的转变或情绪的波动。

网络谣言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分法。

首先从内容上可分为政治谣言、经济谣言、军事谣言、社会生活谣言和自然现象谣言。政治谣言是有关政治生活的谣言。它是政治利益斗争的产物,往往是为了某种政治需要而有意捏造,是对有关政治人物或政治集团的攻击和诽谤,例如:温总理贪腐事件。经济谣言则是有关经济生活的谣言。它往往与经济利益有关,会直接导致经济上的得益或失利,例如:股市暴跌。军事谣言是有关军事生活和军事行动的谣言。战争年代军事谣言往往此起彼伏,例如:秦朝时期“亡秦者胡也”的谣言。自然现象谣言主要与自然界的特殊现象和宇宙神秘现象有关。比如最常见的外星人谣言。又如因某些异常天气现象而谣传某地要发生自然灾害等谣言。

其次从目的上可分为有意捏造的和无意讹传的。有意捏造的谣言往往是制造者出于某种利益驱动,针对具体目标和对象炮制出来的。而无意讹传的谣言则是由于消息在传递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出现遗漏、颠倒或错误,甚至被传播者进行了任意的增补以自圆其说,这样由虚构、联想和夸张产生的不正确传播,极容易成为谣言的来源。

最后从后果上可分为有害谣言和无害谣言。谣言是一种政治和社会现象,是以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舆情,是民众评价活动的否定形式。在某些时候,社会谣言能帮助表达民意和了解舆情。

二、谣言的传播

谣言生成的起点始于谣言的制造者,谣言通常是由一些有着清醒的自我意识的传播者故意制造的。在某个社会公共事件发生后,人们出于公平正义、利益诉求以及对事件真相的渴求,会更加关注事件的始末。此时,某些个人为某种个人目的在网络上恶意制造并散布谣言,以期获得广泛而又强大的公众网络舆论关注,使得部分公众产生偏激情绪,从而造成网络甚至现实社会的失序状态。从我国的网络谣言现状看,造谣者既有外部力量支持下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所谓异议人士,也有基于个人或机构利益需要的虚假信息发布者,既有仇视国家和社会的恐怖谣言制造者,也有仅仅处于发泄个人不满的攻击而贬损他人名誉的无聊者。制造谣言为了掀起舆论狂潮,影响大众的心理。通过制造舆论,使人们对某个人、某个团体或某种事态产生一定的态度,从而操纵传谣者的思想行为。

造谣者完成谣言后,就到了传谣者的环节。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不关心真伪的围观与跟风成了时髦。有的网民不明真相或为了吸引关注,转发相关谣言,有的网民热衷于与他人分享所谓“小道消息”,又相信法不责众,因此便放心、踊跃地到处转帖、广而告之,有的网民看到网上谣言,明知漏洞百出、可能性极小,但仍然怀着极大的好奇,在微博客上打听、求证,参与起哄,有的甚至以猎奇、娱乐的态度来制造或传播谣言,使得谣言的无意识传播和非理性传播大行其道。特别是一些网络名人,其粉丝数量众多,一条微博“广播”消息,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听众,虽本人也许无心传谣,客观上却起到了传谣的效果。很多时候,谣言的传播是由流瀑效应和群体极化导致的。

三、网络谣言分析

在我国历史记载中许多谣言的形成, 都是基于对科学的无知。但是随着现如今我国科技的进步、科学知识的普及,这类谣言已经逐渐失去。而如今更多的谣言则往往是打着“伪科学”的旗号,利用大家科学知识范畴的有限、对科学盲目崇拜等心理来实现的。近些年来,伴随着一些破坏性较强的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等的发生,一些宿命论者将灾害的原因归结为太阳风暴、流星雨等正常天文现象。这些夸大其词的言论由国外传入国内,经网络、手机短信等渠道进一步放大,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得太快,使人们的知识显得欠缺,以致在某些问题上缺乏独立判断,也不能分辨出到底是真是假。

网络作为开放的网状传播系统,传播主体多元,传播路径丰富,而我国目前在网络管理机制上还不完善,往往缺少像传统媒体中责任编辑一样的监管者,更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散布负面的舆论,蒙蔽广大群众的认知,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出现这种情况,既有网络的复杂因素,也有互联网站不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的因素。作为信息发布载体的网站,有责任发挥谣言过滤器的功能,必须承担保障自身平台所发布信息真实性的责任。长期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承担着权威信息发布者的角色,并因此在受众中拥有很高的信任度。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的速度和程度上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其舆论监督的主导地位日益受到挑战。对于一些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当网络媒体形成浩大的声势时,一些传统媒体置之不理、视而不见,一直失语,直到网络媒体将事情搅成一团浑水,引发众怒时,才匆忙出来辟谣。在信息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对传统媒体进行封堵,只会让网络和社会上各种传言更加盛行,引起公众更大猜疑和不满。此外,现阶段传统媒体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互联网,不只建立传统媒体的网络电子版,也从网络中选取有关新闻进行转发,一些传统媒体在发布言论时也出现不负责任的现象,未经证实的网络信息常常被任意地引用和转载,大众传媒有意无意成为谎言、谣言、传言的流行渠道和放大工具。当一个谣言被广泛转载时,特别是在可信度比较高的大众传媒上被转载,民众心里对这则谣言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就会直线上升。这种连带的影响力,使民众对网络谣言更加深信不疑,导致网络谣言超越互联网范畴而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负面影响。

例如,前一段时间,新媒体平台中一篇名为《一名有良知的疫苗工作者的心声!所有父母必看!为了孩子的健康,请远离疫苗!》在微信上疯转。一位网友晒出了几张微信公众号“关注疫苗安全”的文章评论截图,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父母在群内表示不再给孩子接种疫苗,该公众号回复网友时竟然建议不接种狂犬病疫苗。随后,网友纷纷指责这是一个造谣事件,医生大 V 也联手呼吁警方立案侦查,并要求查封发出如此谣言的公众号。我认为这件事最值得探讨的就是“谣言”为何会产生?“谣言”是社会情绪的产物,是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畸变,往往裹挟着浓烈的社会情绪,在转型社会矛盾频发的语境之下,以公众的非理性想象为依托,以扭曲的方式呈现某种诉求。其次,谣言的危害是什么?不利于民情民意的理性表达,不利于公共事件的进一步处理等等。谣言的治理既是一种政府的行为,又是一种社会行为,如何去规制谣言、正确引导舆论成了一个现实又急迫的话题。

网络谣言颠覆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使事情真假难辨,甚至黑白颠倒,进而给网民造成巨大的思想混乱。本来,雷锋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位爱憎分明、助人为乐、艰苦朴素的道德楷模,但“立二拆四”及“秦火火”却在网上散布“雷锋1959年为自己添置的皮夹克、毛料裤、黑皮鞋等全套高档行头,皮夹克、毛料裤、皮鞋加起来当时在90元左右,而当时雷锋一个月才6元钱”等谣言,故意损害雷锋的形象,使未经历过雷锋年代的年轻人不置可否。

网络谣言也对网络低俗文化流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互联网上的乱象之一就是低俗恶毒文化流行,著名的如干露露事件、凤姐事件等,尔玛公司及其骨干员工就是干露露事件、凤姐事件的网络推手。网络谣言严重侵害公民切身利益。尔玛公司常常把著名军事专家、资深媒体记者、社会名人和一些普通群众作为攻击的对象,无中生有编造故事,恶意造谣中伤,使他们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网络谣言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络公共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给社会稳定造成直接危害。诸如,“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日本地震后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而个别别有用心者更是通过制造传播谣言丑化党和政府形象,歪曲事实,怂恿不明真相的群众,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件发生时,网络谣言作为一种有害的伴生物,常常迅速传播,对事态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引发非理性情绪与行为,不利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因此,科学认识、准确把握网络谣言产生、传播、扩散的内在规律,及时科学引导网上舆情,对于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管好这个“小社会”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1.邓国峰《网络谣言传播及其社会研究》

2.周晓虹《风险社会中的谣言、流言与恐慌》

3.王国华《网络谣言传导:过程、动因与根源》

4.高红玲《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

5.维基百科《网络谣言》

6.百度百科《谣言与网络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