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真相 > 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十二 五运会焦志敏名扬九州七亚赛何智丽声震四方

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十二 五运会焦志敏名扬九州七亚赛何智丽声震四方

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十二 五运会焦志敏名扬九州七亚赛何智丽声震四方

本文核心词:乒乓球,焦志敏,何智丽,安宰亨

1983年乒乓球界的重头戏是世乒赛,但是中国体育界的重头戏是全运会。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毕竟乒乓球打得再好,也就是七块金牌,奥运会上暂时还看不见,地方上的同志们想要政绩就得在其他项目上多下功夫,再加上明年就是第一次参加的奥运会了,大伙儿也是极度重视。

不得不说,这届全运会领导们的功夫下的还算到位。

这届全运会上奇迹不少,朱建华(1982年亚运会冠军,1984年奥运会铜牌)创造了2 . 38米的跳高世界纪录;葛萍把女子跳高的亚洲纪录提到了1. 94米的高度;北京男篮出人意料地战胜解放军队,夺得冠军(这个事儿后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篮球史)。

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乒乓球女单,主场作战的世乒赛女单冠军曹燕华竟然被一个黑龙江的无名小卒淘汰了!

其实这位也不算是无名小卒,早在1981年,这位姑娘就和曹燕华激战五局,缠斗两个半小时,打了一场总比分加起来108比106的比赛。

彼时初登赛场的焦志敏

八十年代让球最大的受害者却又同时是那一批人中为数不多的善名者——焦志敏开始了她满是荣誉又充满遗憾的乒乓球生涯。

其实天津比赛后,焦志敏就引起了引起了著名教练员张燮林的注意,一纸调令张燮林把她调进北京亲自指导。

本来焦志敏是有机会前往东京的,实际上,在中国队组队的酝酿中她也确是榜上有名的。但在最后张榜时,竟从头看到尾也看不见焦志敏的名字。这一下可把焦志敏气坏了,差点喊起来,要去找领导。结果正好撞上在身后的张燮林。

张燮林一眼就看穿了她的心思:“干嘛那么大火儿,第37届不去第38届去。这有什么了不起,才20岁,把基本功再练得扎实点有什么不好?……”

平心而论,张燮林的话确实没错,加上施之皓的坑团表现,大家谁也不放心上个正反反生打法的女选手,但是失望之下的焦志敏没功夫听这些,一气之下回了黑龙江。

据说焦志敏差点打算回老家伊春,女承父业去干林业,好在焦志敏没那么冲动,一宿的卧铺坐下来人也清醒了,干脆提前回了黑龙江准备全运会。

1983的全运会对于上海人来说主场作战的女单冠军曹燕华能否摘下乒乓球冠军桂冠绝对是热门话题,据我爷爷上海的朋友回忆,当年要是开盘下注,押全运会的女单冠军是谁,全上海的人估计都得下两块钱压曹燕华夺冠。

大多数人都说没问题,也有人说情况似乎不大妙:耿丽娟也是世界冠军吧?给不出名的黑龙江姑娘3比1淘汰了,这姑娘叫焦志敏,下一轮就对曹燕华。

27日上午,曹燕华对阵焦志敏的半决赛开始了。焦志敏的左手正手弧圈反手快攻打得曹燕华相当不适应,很轻松的便拿下第一局。

第二局双方都进入了状态打得如火如荼,但是焦志敏顶住压力再下一局。

第三局曹燕华终于反应了过来,自己的对手绝对不差,两人在17平后,曹燕华利用自己丰富的比赛经验抓住战机连得4分,使大比分形成1比2。

关键的第四局开始了。谁都明白,这一局对双方来说都是致命的。

北京时间10点27分,焦志敏把第四局的第一个发球抛向高空,对局正式开始。

1比1、2比2、3比3、5比5,6比6、7比7、8比8,几乎都是曹燕华先得一分,接着焦志敏马上追回来。

这时候焦志敏的教练赶紧叫了一个暂停。

“发近网球,绝不能出台;注意变线。”焦志敏针对教练的提醒,变化了一下打法,顷刻奏效,曹燕华的台内球技术说句实话稍微差点,被焦志敏连得3分以8:11落后。最终焦志敏以21比12拿下第四局,总比分3:1进军决赛和八一队的戴丽丽竞争冠军。

焦志敏击败了曹燕华,当然势气正盛。然而,交手后,焦志敏有点急于求成,结果适得其反,戴丽丽利用这点从容推挡轻松赢下了第一局。

第二局,焦志敏利用自己的左手优势反手抽直线10平后,焦志敏抓住战机连拿六分,动摇了戴丽丽的阵角,以21比13扳回一局。

在这以后,焦志敏保持了明显的上风,越战越勇,以21比11拿下第三局,21比16结束了第四局。

焦志敏在不到二十四小时的激烈比赛中,接连以3比1的同样比分击败了三名世界冠军,摘取了全运会女乒单打桂冠。爆出了全运会又一个冷门。

当然这并不是最具含金量和挑战性的爆冷以及一穿三,十一年之后的广岛,何智丽将创造一个更不可思议的战绩。

当然单打虽然容易出冷门,但是团体赛的冷门还是少的,毕竟不可能届届都出来个刘扬和邓亚萍,坐拥四位主力的上海女队势如破竹,主场捧杯。

不过全运会固然重要,但对乒乓球队更重要的是亚锦赛要来了。

其实1984年最重要的并非亚锦赛而是洛杉矶的奥运会只不过乒乓球去不了,大伙儿也只能先就着亚锦赛开干了。

据随队前往的队医关俨大夫回忆伊斯兰堡的清真伙食大伙儿实在吃不习惯,要么就是中餐馆,要么就是自个打个卤子下面条。

啥?泡面?

那是啥东西,更何况就算有也吃不起,据我老爸回忆他老人家二十几年前在深圳吃过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加肠加蛋的套餐,花了八十块钱,这东西要是放在巴基斯坦,按照国乒的饭量,我估计一顿下来国乒就好穷了。

任职国乒二十七年的关俨大夫

关于这届亚锦赛女队的名单我能确定的只有焦志敏,何智丽,耿丽娟和戴丽丽。不是我不努力找,实在是我找不到相关消息。一来年代久远,二来有些资料并未放出,或者放出之后前段时间百度大删帖,找不着了。

男队那边一位打法略显特殊的人登上了历史舞台,按理来说上他应该算是传统中式直板正胶快攻向中式横板快攻转型的关键人物,但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名气比起一位同样是北京老乡的后辈似乎差了不少。

中国横板快攻第一位世界单打冠军也是唯一一位——滕义登场。

不过这位也有点自己作,众所周知,当年陈玘也不过两进两出,这位更狠三进三出,以至于错过了大好年华。

国乒历史上唯一一位横板快攻世界单打冠军——滕义(有资料说他是中国第一个用夹板的)

当然这位在亚乒赛上的战绩我所知道的也就是一座亚锦赛的男双冠军,而且这届亚锦赛上的主角也不是他。

试想一下,你在异国他乡出差,一个外国异性上来就说我爱你是什么感受?

你心里怎么想的,1984年在伊斯兰堡参加亚锦赛的焦志敏就是怎么想的。

焦志敏打球有个习惯,用手将额前散发撩至耳后,平常在国乒队内大家都是队友可能没啥感受,可问题是这一出国就不一样了。

不知道是因为乒乓球队规定还是什么原因女乒的冠军基本没有扎辫子的,焦志敏应该是第一个扎辫子的,再加上用手将额前散发撩至耳后的习惯,瞬间便迷倒了一大批来参赛的韩国小伙子。

这群小伙子里以安宰亨为首。第一次见到焦志敏,安宰亨就被这位漂亮的中国女球手所吸引。

实话实说,韩国女乒那一代的颜值还是不错的,但是怎么说呢,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没中国队看起来健康?

那时安宰亨不会中文,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情。利用比赛间隙临时抱佛脚,学了几句,并迫不及待地将刚学会的几句日常用语运用到实践中,结果再见到焦志敏,一张口就是:“我爱你!”

说句真的,我至今都替安宰亨感到幸运,幸亏他看上的是焦志敏,要是陈静那种高冷范的或是邓亚萍那种脾气爆的估计就好留心理阴影了。

当然这两位其实当届的亚锦赛也就是打个酱油,男的打比赛,顺道拿着“我爱你”天天问好;女的吗攒攒经验为明年世乒赛做准备。

真正的主角还是何智丽。

亚锦赛女皇何智丽,这不是她最后一次获得亚锦赛的女单冠军

她连闯五关,半决赛战胜了女单亚军梁英子;决赛拿下了崔暻美,20岁首次参加亚锦赛便获得女单冠军。

对于这一段的经历我很想找,奈何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段历史仿佛被人抹去了一样,难以查找。

真的,我觉得挺没意思的。

同样,世界上不光是中国有年轻人,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也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个香港队教练在训练场看到了一个朝鲜选手的训练之后惊为天人,形容她的反手"像出扑克牌一样",正手高抛发球质量之高,侧身一板抢拉线路之灵活,即使放在中国也是少见。

他的眼光不错,这位就是朴英顺之后朝鲜最出色的女乒选手,最后一位连续两届冲入世乒赛的外国选手,南玄北李的后者,曾传强老爷子(王楠1997年以前的教练,也是乔红的主管教练)的异国高徒——李粉姬。

而在伊斯兰堡春风得意的何智丽想不到的是,她因为李粉姬跻身国乒一线主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因李粉姬错失汉城奥运。

——————————————————————————————

因为种种原因记载85-89这几年的资料比较少,所以可能会水一点,其实这章就有点水,希望大伙儿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