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真相 > 压制教程 小丸工具箱的自定义参数详解gt进阶lt

压制教程 小丸工具箱的自定义参数详解gt进阶lt

压制教程 小丸工具箱的自定义参数详解gt进阶lt

本文核心词:压制,高清,技术流,自定义,二压,小丸工具箱

想必很多刚接触视频的新手和不少的up主对于自己上传的视频都没有经过压制处理,单纯依靠B站的二压,那么想要获得画面更加清晰的视频呢,就需要我们进行压制操作了,这篇教程就是让大家知道小丸工具箱的自定义参数是如何填写的,那如果没看过前两期专栏呢建议先补补课:

码率科普

视频码率就是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位数,一般我们用的单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取样率,单位时间内取样率越大,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

但是文件体积与取样率是成正比的,所以几乎所有的编码格式重视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码率达到最少的失真,围绕这个核心衍生出来的cbr(固定码率)与vbr(可变码率),都是在这方面做的文章

码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视频文件的大小,又间接决定了视频的画质,本教程的目的是教大家优化码流,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B站提供6000kbps码率,减少不必要的码率占用,提高视频的整体画质

譬如:

在相同码率下的一个视频(比如3000kpbs),其分辨率越高,帧数越高,对应的画质就越低

相同码率,分辨率的视频 理论上24帧要比60帧 清晰接近2.7倍

提前说明

小丸工具箱所用的语法为 : 【双短杆】【参数名称】【空格】【参数数值】【空格】

比如crf值为25.5 就写为 --crf 25.5 (最后面也要带空格)

小丸自定义界面

参数说明

1. --crf / --bitrate

CRF指视频目标质量(固定码率系数) 参数值为0 - 51

由于B站采取的是码率二压,CRF无法很好的控制码率大小 故不选用

0 是技术上的无损。

51 是技术上最大的压缩。

23 是行业惯用的默认值。

使用更低的CRF能获取更好的视觉质量,但输出的文件更大,±6的变化大致上对应减半/翻倍的码率变化。

从主观上讲,[18~28]是一个合理的范围:

18 通常被认为从视觉上看是无损或几乎无法分辨与母带的差别的(尽管技术上不是)。

28 通常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牺牲视觉质量以达到最大压缩、生成文件最小的惯用取值。

Bitrate是平均码率 可以很好的控制视频的码率 比如B站二压线为6000kbps 直接使用 --Bitrate 6000 --level 51 --preset 8 即可达到无脑压码率的设置,但是这样还不如直接用小丸提供的2pass选项

2. --preset

预设参数,参数值为1 - 9 推荐平时使用8 赶时间或者批量的时候也可以选择6或7

分别为:

1. ultra fast

2. Very fast

3. Faster

4. Fast

5. Noromal

6. Slower

7. Slower

8. Very slow

9. Placebo (速度慢很多 但质量提升不明显)

数值越大压制速度越慢,但是视频质量效果越好

3. --level 编码级别 [与PR里的级别意思相同]推荐51 再高的话B站会二压 不建议41以下

4. --profile编码档次 参数值有 baseline(基础) main(主要) high(高)

默认使用high 也是质量最好 压缩率最高的 因为默认使用high 所以填写参数时不需要写

5. --bframes (-b)B帧 这个参数可以调整两个P帧之间B帧放置的最大数量,可以有效提高压缩率,B帧不包含完整的画面,仅仅保留一些两帧之间有差别的地方,它需要依靠相领多个帧将这个画面还原,最大数值为16,追求速度和压缩率的用6,机子好一些用8-12,片子吃码率要尽可能压缩的直接16,个人推荐6-12 压缩率不错而且速度不是太慢

6. -b-adapt 编码器插入B帧进行决定的算法 1为快速 2为最佳,要速度用1,质量也可以,要画质和压缩率用2, 一般片子不吃码率就1可以了,2在B帧给到8以上时拖速度很厉害

7. --ref (-r) 参考帧数,这个涉及到还原一个B帧最多读取相领多少个帧的画面,同样可以提高压缩率,最大16,推荐将数值和你设定的B帧数量保持一致或者不要差太多

8. --keyint(-I)最大关键帧间隔与--min-keyint(-i)最小关键帧间隔 关键帧(I帧)是唯一包含了完整画面的一种帧,但体积比P帧 B帧都有大,所以最少,你看电影拉进度条拉不准总是跳到某一个相领的画面上就是因为关键帧

这个参数后面跟的数值是间隔的帧数, --keyint 就写 视频帧数x需要间隔多少秒 --min-keyint就直接写视频帧数即可,这几个数值都要整数,如果是29.9、23.976、59.94这种直接四舍五入,个人推荐最大7-10秒一个关键帧,B站二压要求间隔最多10秒,所以把你的帧数 乘9.5,然后取整数就是你要设置的最大关键帧间隔,最小关键帧和你的帧数保持一致即可

9. --scenecut 这个参数同样涉及关键帧,因为视频经常会切换场景,这时候相领两帧毫无相似度和参考性可言,这个参数专门防止这种情况下缺少关键帧导致画面瞬间全是色块或者马赛克,后面跟的数值是两帧之间相似度小于这个百分比时编码器可以无视--keyint(-I)与--min-keyint(-i)这两个参数直接加一个关键帧,默认40,追求质量用60 追求压缩率可以考虑35 30个人推荐40-60

10. --subme 子像素优化 没啥好解释的,提升质量增加压缩率用,最大11 推荐10和9,设11很拖速度

11. --me 动态向量预测算法(字面意思)一般用umh(速度与质量兼顾)或者tesa(质量最佳,压缩率最佳,速度最慢)

12. --merange 运动搜索半径(同样不用解释了,字面意思) umh或更优的算法可以16以上,推荐16-32,自己喜欢用24-28

13. --aq-strength 涉及画面上不同区域的码率分配,给太低(0.75以下)会造成码率虚高画面质量也会降,太高(有人说1.5有人说2)画面的物体边缘会长毛,一般给0.8-1.2左右,我最近用0.95

14. --qcomp 这个决定码率曲线(分配)如何,设0.5-0.8可以了,不用调整,这个最大1,数值越大码率浮动越厉害(瞬时码率越大)

15.--rc-lookahead 这个参数推荐设置为你视频帧数的3-4倍,最大250,默认40,推荐与--qcomp 0.5 0.6搭配,到底怎样自己慢慢玩,一般自己就这个范围,不写直接默认40也可以

16. --trelli trellis 量化指令是否开启,这个不填写即可

参考压制参数

--bitrate 5600 --level 51 --preset 8 -r 11 -b 11 -i 120 -I 590 --scenecut 60 -f -1:-1 --qcomp 0.5 --psy-rd 0.8:0.05 --aq-mode 3 --aq-strength 0.9 --b-adapt 2 --me umh --merange 34 --subme 10 --rc-lookahead 240 --direct auto --partitions all --no-fast-pskip

其实6000kbps码率已经非常充足了,最简单的直接2pass 5900k 复制音频流即可 其他就不用选就OK了

研究小丸的主要意义还是在于理解视频压制的过程,以后万一需要发到别的平台上,而那边又没有像B站一样宽松的码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