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真相 > 三起三落雷立刚 读懂可增一甲子功力 全版

三起三落雷立刚 读懂可增一甲子功力 全版

三起三落雷立刚 读懂可增一甲子功力 全版

本文核心词:

此文为转载,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原作者:刘备教授

上传至B站是为了防止将来作者删文导致无法观看,仅昨个人备份之用。

开头说明一下,今天是本文的大结局。为了便于转载,所以把前面两期的内容也放在一起,并进行了修订,性急的可以直接拉到后面看,不急的也可以重头看起慢慢品味。总之就是求推荐转载,不方便的也没关系,啥时候和好基友好闺蜜唠嗑吃饭的时候给私下推个呗——其实我觉得本号就算不炒股的人也能看。另外顺便说一句,今日行情非正常,所以我决定不评论。

这里也要统一回答一下很多同学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写雷立刚。

当然是要蹭热点啊,有热点不蹭简直没天理。但是雷立刚成为热点是有道理的,他是一个很特殊的失败者。正如马云说过的那样,我们从成功者身上只能看到传奇,从失败者身上才能学到经验教训。读懂了雷立刚,可以避免我们走很多弯路。

很多同学说想看赵一万、瑞鹤仙、玉米这些大神是怎么发家致富的。但这里说句老实话,第一你让我写也写不好,要写也得万神去写;第二就算写得好大家看爽了也没毛用——因为我们都没那个命。

好了,下面上全文。

雷立刚可称股市中的相声大师。相声里面有逗哏和捧哏,逗哏负责吹牛逼,捧哏主要负责烘托气氛,但也会冷不丁来那么一两句一下子把逗哏从天堂打倒地域。

从这个角度来说,雷立刚是逗哏,股市本身则是捧哏。雷立刚总在吹牛逼抖包袱,市场也总是很配合;但当每次他市值到达顶峰,牛逼哄哄到不行的时候,股市就会冷冷来一句:“前面全部不算”——然后就真的都不算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雷立刚有过三次卖房炒股的经历,市值也是三起三落。最近的一次大概是在2009年左右,雷立刚最惨的时候只剩下1万元左右的市值,然后在2015年6月做到了1600万净值,后面的剧本自然是遇上股灾,因为有杠杆的缘故最后亏得只剩下60万以及一辆宝马X6。

无论如何,一个人能把市值搞到1600万并迅速赔完,里面肯定浓缩着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来学习总结。

下面这个视频是近期雷立刚的采访片段,讲述了这一段经历。

雷立刚其实成名已久。他是四川大学毕业生,早期就在天涯论坛混,发表过一些文学作品,在文学圈里小有名气但也没赚多少钱。但从十几年前开始混迹于各种股票论坛,属于股民中文采最好的,因此成名并获得了“雷神”的外号,是一个典型的错位竞争成功案例。

用一句话来概括雷立刚的话,大概可以是:

三流的文学家,二流半的职业股民,一流的朋友。

文学水平标杆以鲁迅作为一流,王小波作为二流,所以给雷立刚三流已经相当不低。

考虑到他能把市值做到1600万这个绝大多数股民一辈子都见不到的数字,能算二流了,但由于又很快赔光,那只能打点折扣算二流半。

雷立刚最强的在于人品,即便别人怎样嘲讽也好,总是能保持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其性情真挚热情幽默,是位一流的朋友,所以赢得了一些成都著名游资的友谊。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淘股吧的“职业炒手”,是天朝最早期的游资之一,08年的时候就已成名。“职业炒手”外号叫做“校长”,因为他最早组织了淘股吧的实盘大赛,帮助了很多年轻人的成长,推动了淘股吧的繁荣,是游资界地位最高的大佬之一。

2014年,“职业炒手”正式收雷立刚为徒,去年还为他证婚。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因为师父牛逼,雷立刚不仅提升了炒股水平,也有了江湖地位,并收获了很多粉丝。当然过去雷立刚也有很多粉丝,但粉丝和粉丝不一样——过去的粉丝主要是每天来围观他怎么吹牛逼和哭惨的,现在则真有部分是来拜神抄作业的。

好吧,本文主要不是讨论雷立刚为什么是个相声大师,而是讨论下他是怎么赚到1600万,最后又是怎么亏光的。说实在的最近有不少大V都在蹭这个热点,但本文肯定是蹭得最有诚意的——因为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把雷立刚发在淘股吧的帖子几乎都翻了一遍,重点关注了2012年以后的实盘贴。

先简单概述一下他第一和第二次起落的情况。

早期雷立刚没多少钱,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新韭菜瞎JB乱炒的典型。2001年他离婚讲义气把房子留给前妻,只拿到了4万块钱。由于2001年是牛市顶峰,很快4万就亏到4千。这里对他重感情的品质表示赞赏,但对炒股水平只能无言以对。

2001-2004年,“穷而后工”定律显灵了,雷立刚发表了一系列文学作品,获得了一份教职,还按揭买了一套房子。2004年股市1400点左右,他第一次卖房入市,筹资13万元,买入大族激光和新合成。

这哥俩不用多分析了,超级大牛股,拿到现在100倍不知道有没有, 50倍总没跑。但是因为2004年正好是牛市的尾巴,这哥俩也随大盘下跌,13万亏得不剩10万了。既然价值投资失败,合乎逻辑地就应该改行做短线追涨杀跌。所以到了998点的时候,雷立刚只剩下1000块左右。

总之一直到2004年,全是悲剧,惨惨惨。这算是人生的第一次大起大落吧。

不过,虽然亏掉了两套房子,雷立刚应该是开悟了。后来他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超短贼与长线犯》,就指出了超短和长线策略中最容易出的问题,所以他的主要操作以中线为主。

以上可谓是於我心有戚戚焉——从心理上来说,长线和短线都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短线从统计概率上来讲太难赚钱的,少数特别聪明和坚定的成功者也可以理解为幸存者偏差。短线的一个特征是大起大落,可能一个月就翻倍了,但随后一个月就又给你跌掉40%;也可能上午涨停下午给你来个跌停;这种在天堂和地狱间来回穿梭的快感相信能把绝大多数正常人给逼疯了。

而长线就走向问题的反面了。就拿茅台、格力、万科这种大牛股来说吧,从长期来看,的确是几十倍上百倍,但问题就是太磨人了。

做道算术题啊,中国平安未来每年15个点的股价增长的确定性很高。那么请问假如一个25岁的年轻人手上有10万元,多久可以财务自由呢?

答案是差不多5年翻一倍,20年16倍,45岁的时候可以有160万;30年后55岁有640万,不考虑通货膨胀勉强够个低标准的超市财务自由了吧。当然10万本金不多,那么20万本金50岁可自由,40万本金45岁可自由,以此类推。

然则50岁的超市财务自由,真的那么重要么?

所以,长线适合已经自由或者接近自由的人保值增值,也适合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业余搞点定投的人,但对雷立刚这样希望通过股市发家致富的人绝对是不适合的。

因此最终,雷立刚选择了“中短结合、中线为主、题材为王”的策略。这条路是一个中小资金起家的职业股民认识到自己没有时间来做长线但也没有能力做短线后的正确选择,是“未曾深夜痛哭,不足语人生”后的开悟。

与之相印证的,是我选择了“长中结合、价值为王”的策略。核心原因就是我们对于市值增值速度要求不一样,所以选择的周期也不一样——我有工资和项目收入提供的现金流支持,有耐心等待花开——这可能也是绝大多数非专业股民的最佳选择。

问题也来了,雷立刚为自己选择了合适的周期策略,但是后面却选择了与之相矛盾的杠杆策略,最终导致了市值清零的悲剧。这个后面再聊。

2005-2008年,雷立刚春风得意。首先是05-07年牛市做的很好,然后08年大熊市居然没怎么亏钱,还抄地震底买了套房子;但09年-10年很失败,股市不行又去玩期货,最终2012年的时候只剩下30万。以上是第二起和第二落。

后面是肉戏了,雷立刚又第二次卖房,筹资20万,一共50万资金入市。第三次起落有较为详实的数据支撑了,先上个图压压惊。

以上是2013年9月雷立刚的持仓图,基本都是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概念。市值是600多万,减掉杠杆,净值大概是300多万。此外他还有个小账户,里面净值有100万左右。两者相加是400多万。

也就是说,从2012年底到2013年9月,雷立刚完成了一年8倍的壮举,主要就是依靠创业板和TMT的结构性牛市大行情。

当然,这个业绩是依靠持续保持一倍融资完成。举例来说,假如一开始有1万块钱,1比1融资可以借1万块钱。第二天假如涨停,那么自由资金是1.2万元,融资1万元,那么就马上再借融资2钱元。

这道题目就不是简单的算术,而涉及到积分了。我前几天勉强算了一下,假设股市持续上涨未有大回调的前提下,这种上杠杆的方法可以保证净值增长倍数为股价上升倍数的平方。

也就是说,假如持有的股票是最初的2倍,那么净值是最初的4倍。那么雷立刚一年8倍的本质就是实际持股涨到2.8倍左右。

看上图,2012年底创业板指数600点左右,2013年9月收盘1368点,是前面的2.3倍左右。

也就是说,雷立刚假如不上杠杆,能跑赢创业板0.5倍左右。这个水平可以打85分。其中选对TMT和创业板的风口打60分,还要跑赢创业板打25分。

但是显然,杠杆极大放大了收益。

2014年创业板歇了一口气,全年都在小幅波动,主打TMT和创业板的股民自然要郁闷——看上图的黄框部分,到了2014年3月,雷立刚的市值回撤到了330万左右。在吃面了一段时间后,雷立刚把仓位切换到交建、铁建和券商,下图是其参加实盘比赛的一个小账户在2014年12月31日的截图,基本可以看出思路。

从这个账户体现的思路来看,雷立刚大致在2014年完成了从低点净值翻倍,也就从300多万涨到了600多万。当时他在淘股吧上发了个帖子,摘要是“本ID不敢望到一千万,但愿能有八百万。”

按照2013年9月400万净值计算,到600万大概是1.5倍,结合前面我们讲过的那道积分题,1.5开根号得1.23。也就是说,15个月里雷立刚的真实收益大概是23%,通过杠杆做到了50%左右。

考虑到大牛市背景,这个收益绝对是非常一般的。下面发个SMIF2014年基金排名图给大家参考一下。总共30多个基金,这是前20名。

特别要说明一下,SMIF排名是按照收益超越HS300的部分来比较的。2014年HS300的涨幅大概是60%左右,所以即便30名里面排名20的,实际收益也有33%左右。也就是说2014年,雷立刚其实做的非常之差,只是上杠杆又赶上了大牛市,才有了这个收益。

上图为2015年4月底的账户情况,和上面14年12月的应该是同一个账号,操作思路也完全一样。注意,这是融资融券账户,实际净值是205万。和前面相比较,总值和净值大约是翻了一倍不到。值得指出的是,这时候融资比已经超过1了。

也就是说,雷立刚依靠高杠杆策略,又完成了一次翻倍。由于这次杠杆率超过1 了,不太好算,还是初略按照2开根号计算,实际收益在40%左右。同期无论是创业板指数翻倍,主板涨幅约40%,也就是雷立刚实际正好跑平了大盘。

600万净值翻倍是1200万,然后从4月到6月,1200万变成1600万。净值增长33%,去除杠杆后实际收益为16%左右。

综合来看,在2015年股灾前,雷立刚净值增长120%左右,去除杠杆后实际收益为50%左右。很一般的成绩,普通老韭菜而已。

再之后的清零不解释了,遇上股灾杠杆断了被强平呗。

那么,到底是什么害了雷立刚?

抛开性格问题不谈,实际上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前面提到的周期策略和杠杆策略不匹配。很多同学也来问过我,到底该不该上杠杆。这个问题我也是通过雷立刚的案例才彻底想明白的,答案就是:

如果仅从周期的角度考虑,长线不可上杠杆,中线可上小杠杆,短线特别是超短可上一倍杠杆。

几个月前,万神还有重庆著名游资秘书长对我说过,超短天然可以躲避股灾。理由是短线止损特别坚决,纪律严格要求大盘不好或者个股跌幅略大就坚决清仓。

以此为前提,上一倍杠杆总还是安全的。比方说股票跌2个点清仓,加杠杆也不过损失4个点——再股灾,也不会第一天开盘就不给割肉的机会。

所以短线或者超短的核心还是选股和择时,杠杆虽然放大了收益和损失,但不会形成秒杀的危险。

长线上杠杆就非常危险了。因为长线的原则是不割肉死扛,那么一旦持股下跌达到40%左右就会面临被强平的危险。而即便如茅台、平安这样的股票都不乏短期内下跌40%的历史。

中线介于长短之间,可以略上杠杆,但不宜过高。中线止损标准一般是20%左右,上一倍杠杆就直接亏掉40%左右,遇上黑天鹅连续跌停那肯定就完蛋了。

雷立刚一直用别人上杠杆一年10倍的例子来鼓励自己,然而却搞不清楚短线和中线的区别,败之道也。

第二是对于题材的理解不到位,未能充分掌握题材和价值之间的区别。价值是长周期可以死拿,题材则永远是见光死,哪怕是是南北车合并这样的超级题材。中线搞题材股是没问题的,甚至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当抓住了TMT、神创、一带一路、券商等题材后还要死死等待价值实现,这就是犯糊涂了。

第三是被朋友圈误导了。雷立刚市值快速增长大吹牛逼的时候不乏有指出他问题的网友,但架不住一帮不明真相的粉丝在哪儿起哄,包括“职业炒手”也一度肯定了对雷立刚策略的赞赏。当然咯,天朝这种人情社会,以上是人之常情。孤独是投资者最好的朋友,诚哉斯言!

总结:明白以上三点,就知道什么贪婪不贪婪那都是无用的正确。炒股永远是和概率战斗的游戏,知识是最好的朋友,知识以内的贪婪叫做策略,知识以外的贪婪才是贪婪,无知就是股市中最大的罪恶。

最后还是要说明,雷立刚实际上已经是个成功人士了,至少人家是变现能力极强的网红和大V。祝福雷立刚和他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