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真相 > 

干货 高效学习方法和技巧

干货 高效学习方法和技巧

干货 高效学习方法和技巧

本文核心词:学习,效率,干货,背书

这篇文章内容等过半个月,我会录视频的,不想看文章的直接看视频即可~

本文框架:内容较多,结合框架食用更佳哦~

首先,我想说一下很多同学在学习中面临着的和我一样的状况:

①背书,忘的很快/书明明看了一遍却像没看一样

②做了大量的题目,成绩却不见长进

③感觉自己会了,考试时却不会回答

④学习时不够专注,容易走神

⑤漫无目的,明明有很多都不会,却不知道要学什么

这些状况的解决方法,都将在下文中有所体现

一、准备工作

1.环境

譬如我在考研阶段,有两个地方是待不得的。一是家,二是寝室。因为自知自己不是那么有自制力的人,因此就尽可能避免让自己身处在犯懒的场所。所以,后3个月的备考期间,我每天只有晚上10:30—早上7:00是待在寝室的。为什么中午不回去睡觉呢,因为冬天太冷,中午一躺床上一下午就废了。

所以,如果下定决心要备考了,先给自己找一处适合学习的环境,自己可以静心学习的环境。在校的学生当然是图书馆最好,不在校的可以找那种可以包月的自习室。

2.手机

这一点适用于考研、考公这种集中备考阶段 ; 这里建议初高中同学远离手机

舍不得将手机放在寝室的话,就要尽可能的将手机里的app都卸载了。尤其是:微博,知乎,抖音,豆瓣这类碎片化内容的app,因为点开它们的初衷都是:反正东西零碎,我就只看一小会。可是我的老天爷,怎么有意思的东西这么多,才刷了一会怎么已经过去1个小时了。

我的建议是:

①把会占用你过多时间的软件都卸载掉(比如微博、知乎、抖音、豆瓣、视频类软件、游戏软件、淘宝),需要的时候再下载回来,用完即删。

②取关一部分娱乐类、八卦类公众号,多关注一些与你专业相关的公众号,闲来无事时看看相关的推送。

3.制定计划

这一步对于很多人来说会觉得很麻烦,懒得做。但这一步恰恰非常重要。如果每天没有计划的学习,而是想到什么学什么。那很有可能我们会更愿意选择自己的强项去学,而忽视了弱项;或者是急于弥补弱项,而让强项不知不觉的落后于人。

制定计划也并非要精确到每一个小时要做什么事情,这个在我看来是不切实际的,不可能说,我这项任务完成了4/5,但是1个小时已经到了我就要做别的了。。那我可能会被急死。。。

所以,比起按照时间制定计划,我更喜欢按照任务量。比如今天英语要做完哪些,语文要做完哪些,每个任务量大致是在什么时间段做,早中晚,还是课间,饭后。

重点1:用整块时间完成同一件任务。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你要一个下午都学英语,而是比如4篇阅读最好安排在一起做,不要早上做2篇,晚上2篇。(自行体会一下)

重点2:计划是要追随着人的!有的同学制定了计划,但每天都完不成,几天下来便会被消磨了斗志。所以,应当按照你每日的完成量不断地调整你的计划。

重点3:制定deadline。有些同学是制定计划了,但是随着计划一天天的实施下去,到最后发现书并没有看完。所以在制定计划是要由大到小,先是什么时候完成,再是我每日的任务量。

重点4:推荐app:金鱼清单(可以将你的每日计划设置为封面)。滴答清单(这个就是常规的清单app,但很好用)

4.其他

倒计时软件:FancyDays

计时器:可以看时间,避免试图以看时间为由打开手机 / 记录学习时长

二、学习过程中

(一)专注度

N年前,我高二的时候,每晚学到2点。期末考试考了班级倒数前五。因为有效学习时间太少了,我时不时地玩会手机,时不时地又睡一会,磨蹭磨蹭就到了2点了。

提高专注度,除了上文准备工作中说的环境、手机因素,这里要说的是学习时如何提高专注度。

1.完成任务获得休息时间

这个和大家所熟悉的番茄工作法类似,但是这种方法我觉得番茄工作法更适合职场人士。对于学习来说,你做题的时候很难准点停下来。不过我很认同番茄工作法中的:休息。适当的休息不仅可以提升接下来的学习效率,也可以产生一个“动力”因素。

我说的方法类似于番茄工作法,但需要有一定的改动:

将大任务切割为小任务,完成某一个小任务后允许自己休息5-10分钟, 完成大任务后允许自己休息30分钟。

休息时间会无形中成为督促自己尽快完成任务的动力。(小任务也不可安排过轻的任务量,任务量的完成时长≥30min,大任务至少要≥2h)。

2.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这个需要在你大概知道自己水平的情况下才可实施。比如做一篇阅读,我正常的时长是15分钟,但有时候我走神便会增加到20分钟。那么我就会给自己限定一个15分钟的时长,命令自己必须要在15分钟内做完。

(有点像是人格分裂。分裂出一个你妈出来,管着你)

(二)慢慢来比较快

“做了大量的题目,成绩却不见长进”

“背书,忘的很快”

“书明明看了一遍却像没看一样”

这几点给人的感觉都是:WTF,感觉自己白学了。有时候还会怀疑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智商有问题。。。

没错,这几点,我又都经历过。

在吃了无数次亏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1.杜绝囫囵吞枣

我以前看书做题,总喜欢不管三七二十一,尽快的把一本习题集做完,一本书看完。但做完,看完后,又发现自己收获不是很大,有时甚至感觉如此的生疏,仿佛书不是自己看的。

因为我太着急,所以很多知识点就被自己糊弄过去了。总想着下一次看的时候就会懂了,其实下一次看的时候还是这个心态,所以题目做了两三遍,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但学到的东西还是含糊不清的。同时,再做再读一遍的时候,又要花费精力在已经彻底搞懂的知识上面,说的好听点是巩固,其实很多时候是在浪费时间。

因此,遇不到不会的不懂的知识块,搞明白了再往下进行,最好保证做过的题目都是能完全明白。这样做一本习题集,会比以往做3本更加有用。

(注意:不是钻牛角尖)

2.错题本

错题本的作用,不仅是记录错题呦~更重要的是将我们不熟悉的,不熟练的知识给记下来,方便我们巩固,同时相当于一个筛选的过程,免去了我们下次看书的时候在已经熟知的知识块上又花费时间。

错题本要记录的:

①错题

②蒙对的

③不熟悉的知识点

④易错点

⑤顶级重要的知识

这些东西可以记在不同的本子上,也可以分章节记录在同一个本子上。

我的错题本格式:

背诵类书目,可以将书内要背诵的要点整理出来,不会的打钩~和我之前说的背单词的方法一样反复背诵: 详情见视频:快速背单词方法

考研的时候,我同学哀嚎:妈呀,我怎么刚背了5分钟就忘了。这太正常了,毕竟考研要记忆的量太大了。

根据我们所熟识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20分钟后就只记得58%了。所以,遗忘才是正常的事。这也就说明了:重复 的重要性

不光是背书,我们记在错题本上的,我们看的书也都应当及时的复盘。最好的肯定是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可以下载相关的表格/app题醒自己。

我一般是早上1,中午2,晚上3,第二天4,第三天5,第7天6。。。根据自己情况调整即可,最重要的就是及时的回顾,不要等到大半个月过去了才想起来看第二遍,这样的话第一遍看的可能就只剩下5%,和没看也没太大区别,那么第一遍的时间就相当于是浪费了。

三、学习方法

1.看目录

拿到一本专业课书时,第一步要做的是要看目录,了解整本书的框架。如果能根据目录把整本书做一个内容划分更好。那样可以在看书时,知晓自己在看书的哪一个部分,是什么样的中心思想。

2.做笔记

年幼无知时,我做笔记=抄书。成段成段的把书上的“重点”往本子上垒。记了整本后,我却连看都不想看。因为记得东西和书一样,都是零零散散又繁多的文字,看起来也毫无头绪。

把书看懂之前是不需要做笔记的,当你觉得整本书的内容在心中有一个框架后,这时候做笔记才是最有用的。所以,最好是把书阅读一两遍之后再开始做笔记。

①每一个章节/一个知识块,应该列一个框架。(推荐app: xmind)

②根据框架展开记录(很多书的框架都很明晰,按照书的顺序记录即可)

对于脉络不清晰的书,我用的是归类记录法:

这个方法延用了我高中物理老师的方法,他将知识点/题目归类,做成一个个小专题。解题时我们便可以依据不同的小专题,对症下药。这个方法,当年我用在了理科所有科目上,理综从倒数提高到班级中上。

比如:

脉络不清晰的文科类书目:

可以根据背景/原因/过程/意义影响等来将书中的内容进行整合。

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录。

按照分别适合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知识进行分类,但这种方法记下来的知识比较零散,适合那种知识点较少的书。(不同的书记录的方式不一样,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③尽可能用自己的话

这一点针对的是外译书,有时候翻译的书晦涩难懂又拗口,如果可以读懂并整理成便于理解的话加以记录就更好~会记忆的更深刻~

3.记忆

①理解

先理解后背诵,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不详细说明了。

但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有一个好方法就是:模拟给他人讲解。像是给别人讲课一样复述所学习的内容,可以加深记忆,有时候讲着讲着自己就明白了。(可能是因为给别人讲课时会思考的更细一点)

我考研的时候在我们学校的后花园里,像个神经病一样:x#$%^这样说,懂了嘛?%#¥%明白了吧!

②背诵

背诵请一定要及时复习!!!(上文的 复盘)

很多同学喜欢拿到一篇文章就开始背,一句一句的背完后发现,背完这句忘了前面那句,所以在背书之前的一项工作:阅读完整段/整个长句,知道这个句子的大致框架和内容,那样才能更有利于把你背的东西串起来。

我平时比较常用的背书方法:关键词推导记忆

这个比较适用于理解性背书,首先是通过整段阅读理解内容,再用你的大脑过滤出整段的关键词

如: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然而欧洲与中国在土地所有制上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是地主所有制,地主可通过其代理人向农民征收实物或货币地租,地主阶级尤其是大中地主可以离开农村集中居住在城市,而封建统治的官僚阶级本身即是地主阶级或他们的代表人物。欧洲是封建领主制,封建主大多数住在自己的城堡或领地的庄园中。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而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推导: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答:

经济→(?)

中国地主所有制→(地主咋了?)

欧洲封建领土制度→(封建主咋了?)

因此:中国?、欧洲?

复习的时候,再看看自己记的这些简短的笔记,再一步步推导出答案

以上大概便是我体会较为深刻的学习经验啦~

上文的各种方法,名字都是我自己瞎编的。。。

谢谢各位的阅读。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呀:小纯学姐